

相比在 60 年代高舉叛逆旗幟的 Punk,在 70 年代的 Post-Punk 更講求作品的個性,在反抗主流之餘,積極探索音樂更豐富的可能;試圖拋開任何主流結構,純粹追隨創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具實驗性質的率性演出,為樂壇帶來別開生面而飽含深度的演出。長時間以來,後龐克形式深受一眾非主流組合所追捧,透過別樹一格的獨門技法,帶來令樂迷嘖嘖稱奇的旋律,例如透過重覆而單調的電結他演奏,配合刻意加噪而帶著濃厚雜訊的混音,粗獷得近乎簡陋、近乎搞怪的編曲混音等等,讓樂迷發現原來搖滾能夠這麼隨性、自我。
相比在 60 年代高舉叛逆旗幟的 Punk,在 70 年代的 Post-Punk 更講求作品的個性,在反抗主流之餘,積極探索音樂更豐富的可能;試圖拋開任何主流結構,純粹追隨創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具實驗性質的率性演出,為樂壇帶來別開生面而飽含深度的演出。長時間以來,後龐克形式深受一眾非主流組合所追捧,透過別樹一格的獨門技法,帶來令樂迷嘖嘖稱奇的旋律,例如透過重覆而單調的電結他演奏,配合刻意加噪而帶著濃厚雜訊的混音,粗獷得近乎簡陋、近乎搞怪的編曲混音等等,讓樂迷發現原來搖滾能夠這麼隨性、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