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艺人分享
简介
在百花齐放的国际乐坛,“另类音乐”已开始攻占各大体育场和排行榜单,逐渐成为重要的流行趋势。然而,与其他曲风的音乐相比,“另类”这一前缀似乎显得极为宽泛且难以定义。事实上,“另类”一词最初是作为主流摇滚乐的对立面而存在,当时许多地下音乐人因不满越发千篇一律、为销量服务的主流商业摇滚,开始了各种新异的尝试,以个性化的气质与 DIY 的创作彰显自由肆意的音乐态度。 尽管另类摇滚乐要到 90 年代初才真正迎来它的黄金时代,但追溯其源头,还要从 1970 年代末的朋克革命说起。彼时的 Sex Pistols、Ramones 和 The Clash 等乐队用叛逆和反讽的歌词、颓废狂躁的旋律,传递出与主流市场完全不同的听感。他们的成功影响了 80 年代之后的大批乐队,如果说硬核朋克、流行朋克继承了“大声与速度”的朋克传统,那么另一批音乐人则继承了不与主流为伍的朋克精神:Sonic Youth 的不和谐噪音、The Cure 的深沉阴郁、The Smiths 的爆裂氛围、New Order 的电子律动,皆是当时的经典代表。当人们发现这些“剑走偏锋”的曲风和态度难以简单归类,便从字典中找出“另类”一词,为他们冠上“另类摇滚”之名。 如果要回顾历史上另类摇滚乐给予主流乐坛的最大冲击,便不得不提到 90 年代初,攻占榜单前列的 Nirvana 和 Pearl Jam 等 Grunge 摇滚乐队。他们把颓丧气质与悦耳 Hook 相结合,在一夕之间成为普罗大众的心之所向。而从英国曼彻斯特飘来的“疯彻斯特” (Madchester)风潮更是让乐坛见证了 The Stone Roses、Happy Mondays 等一批英伦新生力量的崛起。 接下来的十年,已然开枝散叶的另类摇滚更以迅猛之姿,俘获一众摇滚青年的心。进入 21 世纪后,另类摇滚更是在热门榜单上呼风唤雨,但并未改变其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新崛起的乐队或如 The White Stripes 般复兴车库摇滚,或如 The Libertines 和 The Killers 分别加入后朋克和新浪潮的曲风,用大胆的笔法继续探索另类摇滚的边界。 而放眼 C-Pop 领域,随着八九十年代摇滚意识觉醒,渴望打破常规和束缚的心也让诸多音乐人投向另类摇滚乐的怀抱,如伍佰、万能青年旅店、麦浚龙等音乐人,皆将另类摇滚乐“独立原创”的精神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