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计划“鲸鱼马戏团”与声音采集项目“52Hz 声音馆”由李星宇创建,他持续以跨学科研究的方式,为我们展示那些可被人类感知却往往“听而不觉”的声音。他曾发起“亚马孙寻声计划”,造访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进而创作出“亚马孙三部曲”系列实验专辑;亦通过“寻声西游记·新疆”走访了当地数十位民间艺人,与他们即兴结成专辑《离海最远的地方》。李星宇将声音的物理特性及其感性艺术表现相结合,个人音乐风格以融合田野录音、器乐、氛围和新古典等而为人所知。 《大海的乐章Vol. 1 我听到海的心跳》是 52Hz 声音馆推出的全新系列“寻声大航海”计划的开篇首作。2024 年初,随着该计划的首站目的地落脚广西涠洲岛,一艘探寻布氏鲸回流栖息地的帆船从海口港出发。为了这趟寻声之旅,李星宇不仅学习了驾驶帆船,也做足了准备。“我会提前很久作准备,首先是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李星宇告诉 Apple Music,“经过这些学习后其实就可以制订相关的路线了,以及寻找这个路线和艺术表达之间意义的关联性。” 这趟往返两地的航行最终采集、收录了布氏鲸和大量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的原始声音。“在田野录音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音乐现场即兴演出,每时每刻都要不停思考你要录什么,必须很快做出取舍。”面对大量的原始素材,李星宇会尝试不同录音方式,但“音频是否剪辑或者做效果处理,取决于最终要呈现什么”依旧是他最核心的考量。 而如何在一张专辑里用声音讲述一个故事,决定着李星宇的创作思路。“我经常会采用电影或者小说的思考方式来创作,先确立这个作品的核心,我真正想表达的那个东西,然后开始写专辑的整体构架。”他说,“等到我做完专辑的整体架构后,才会开始做音乐的部分,然后根据专辑的调性选择乐器和录音方式。”《INTRO》里呼呼翻腾的海风、录音机滋滋啦啦的杂音和旧磁带卡顿的回声,甚至能听到火箭发射的噪音;《我的梦》有故障音效、氛围音乐、IDM 等元素的交融;《最后一个故事》通过诗仙李白捉月骑鲸的典故,将采集到的布氏鲸叫声放置其中,这些声音共同编织着专辑故事。“田野录音、乐器、人声这些素材对我来说全部都是服务于整个故事,如何调配他们就取决于怎么设计听感。”李星宇告诉我们,“这张专辑里,音乐基本都是在服务声音,声音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身份。在实际创作上,我也是根据这些声音的实时变化带给我的感受来记录音符。” 谈及为何选择专辑而非单曲作为故事载体,李星宇解释道:“我更喜欢整体性的创作,就像电影长片和短片的区别,专辑能表达比单曲丰富的多的多的内容,同时它的结构性、故事性以及复杂度都更让人有创作的冲动。”而这张专辑的核心,就是一个“童话故事”——“一个父亲讲给他的孩子,我们的梦都会变成大海里的鲸,当我们遇见我们的梦时,就会同时听见过去与未来”。故事源于寻声之旅中的奇妙经历,李星宇讲述道:“有一天上午我们录音完正准备找地方停船做饭,忽然遇见一只背鳍上有螺旋桨伤痕的鲸,它沉默着围着我们游了四十分钟,而后又悄然离开。这段经历是我这次航海旅程中最为难忘的,不知是巧合还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我们未知的能量存在,那一刻我感觉我和它的灵魂连在了一起。”同时,李星宇也提醒我们:“这个故事表面上很浪漫,但与我们现实的海洋环境联系在一起时,就能发现它隐含的意思:事实上,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破坏,大海中的鲸在不断变少,我们也在慢慢失去我们的梦。” 无论是受“52 赫兹鲸鱼”启发而得名的“52Hz 声音馆”,还是乐队名“鲸鱼马戏团”,“鲸鱼”一直都是李星宇热切探讨的重要意象。在该音乐计划创建的第十年,他终于跟随鲸鱼的踪迹,游到了它们所在的海域,所经种种亦写入专辑之中,他挑了三首曲子,和我们讲述了乐声背后的故事。 《INTRO》 “这张专辑里使用的都是真实乐器,也采用了很多非传统的录音方式。这首开篇我用了一台上百年的废旧钢琴,琴键都已经坏掉了大半,在演奏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哪些音会被弹出来,或者弹出的一个音,下一次还能不能响起。我喜欢这种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就像生命本身一样,充满了这样的巧合。录音我用了一台老式磁带采访机,因为电机老化,所以它在回放的时候会卡带,曲子里的卡带是真实播放时的状态,不是刻意做的效果。在音乐最后,我加入了一段火箭发射的噪音,这个可能很多人听不出来,但这其实也是声音的魅力所在,不需要过于具体的解释,但它存在的意义却不可替代。” 《在岛屿周围死去的珊瑚中》 “这首曲子中的环境采样是我们在斜阳岛停靠的夜晚录制的,那附近原本有着大量的珊瑚,但现在全部都死掉了,海底就像一个大型的珊瑚坟墓,岸边的沙滩里也全部都是死去的珊瑚。音乐的前半部分听起来会有一点像哀歌,这也是我真实的感受。那些历经岁月才形成的生态在短短数十年内被摧毁殆尽,而我再也没有机会等到它们重新成为美丽的珊瑚礁。音乐后半段出现了激烈的失真和低音,那一段的声音来自于我们在水下录制的观鲸船的噪音,当鲸鱼捕食的时候,数十艘开足马力的观鲸船蜂拥而上,那声音感觉就像紧邻着飞机跑道。为了听起来不过于刺激,我适当削弱了一些音量,但其实当我们在船上,那些引擎声音出现时,我们根本没办法戴着耳机。” 《最后一个故事》 “开头听起来很诡异很像牛蛙的声音就是我们录到的 700 多个布氏鲸的声音信号,我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在外星一样。动态浮动的模拟合成器声音很像是某种信号,听起来神秘悠远。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刚看完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这些声音所构建的听感给我感觉就像是旅行者 2 号孤独又浪漫的旅程。有时候我会想,当旅行者号的这些信息最终被外星人接收到时,人类是否还存在,或许是不是我们已经再也不在这个星球上了。李白的故事和发向太空的电波既是与主题童话相呼应的过去与未来,同时也是我真的在做的另外两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