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Remembered

Time Remembered

從 Matthias Kirschnereit 最新專輯起頭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會知道自己即將會聽到一些不同的東西。史坦威鋼琴的音色晶瑩剔透,但德國鋼琴家 Kirschnereit 擅長演奏布拉姆斯、舒伯特和孟德爾頌聞名,這其實並不是他典型的聲音;聽起來也不像是曾經帶來莫札特和海頓鋼琴協奏曲全集的藝人。取而代之的,他用爵士奇才 Bill Evans 的《Time Remembered》蕩漾的和弦吸引我們的耳朵。Kirschnereit 告訴 Apple Music:「我喜歡 Bill Evans,而這首曲子的標題,完美詮釋了這張專輯的主軸。」播完兩首曲子以後,莫札特終於到來:Kirschnereit 優雅地詮釋了《Marche funèbre del Signor Maestro Contrapunto》(《對位大師的葬禮進行曲》),不過他也是先繞道去遊歷了 17 世紀的複音音樂,演奏了義大利作曲家佛烈斯可巴迪的歌曲。「這張專輯不應該是一場貫穿音樂史的講座,而是更個人一點。」Kirschnereit 解釋:「這 32 首短曲中的每一首,都和我生活的某個部分契合。」 這大概就是抖音時代不拘一格的聆聽方式,涵蓋多種風格、「瘋狂的音樂組合」。音樂經典的縮影如此多樣,你可能會好奇專輯第五首曲目——蓋希文的《Who Cares?》的標題是否就已公允地總結了這位鋼琴家「隨心所欲」的新態度。正如 Kirschnereit 坦率地說:「我不是爵士鋼琴家。 還有其他人可以彈得更好。」但仔細聽,你會發現這些作品之間有無數音樂上的連結。例如,佛烈斯可巴迪幽默俏皮的對位法,和莫扎特《葬禮進行曲》「不正經」的精神相呼應。Kirschnereit 補充道:「莫扎特在寫作時,眼睛裡光芒閃爍」。後來,印象派的色彩把德布西《Images I》裡的〈Mouvement〉和 Takemitsu (武滿徹)《雨樹素描 II》裡鐘聲般的聲音連結起來。他說:「你會發現⋯⋯一些法國音樂放在了一起。」或許還有一種「動力感」串連不同曲目,像是從史麥塔納的〈慾望〉,導到李斯特的《Schlaflos!》(《失眠》),最後接上楊納傑克感人的〈Gute Nacht!〉(〈晚安〉)。 然後還有主觀的、更個人的連結。Kirschnereit 九歲到 14 歲之間住在南非納米比亞,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 (也因此 Kirschnereit 熱愛複調音樂)。他用 George Harrison 的《Here Comes the Sun》表達他早期對披頭四的喜愛,而 Liberation Group 在 1976 年的歌曲《納米比亞》在這裡改編給鋼琴和擊樂演奏,聽得到 Kirschnereit 對非洲節奏的領悟。他在青少年時回到德國,在德特摩德 (Detmold) 師從 Renate Kretschmar-Fischer,後來搬到漢堡,也是他現在的住所。當地作曲家 Ettore Prandi 專門為這張唱片創作了一首作品,《Bagatelle “an die verlorene Zeit”》(《「致失去的時光」短曲》)。這張專輯收錄了許多作品,都在探索時光的概念,Prandi 的作品只是其一;聽眾可以跟隨曲目去探索音樂記憶:譬如說,布魯克納的《Erinnerung》之前有拉威爾苦樂參半的懷舊之作《Pavane pour une informe défunte》和葛令卡的《馬祖卡回憶》。在薩悌催眠、廣受歡迎的第一號《裸體歌舞》中,時間幾乎靜止了,而電影《北非諜影》的主題曲《As Time Goes By》又呈現出最後的懷舊氣息,跟在巴爾托克和比爾威德斯的作品之後。「我一直認為對比很有趣。」Kirschnereit 說:「對比激發了我們的靈感;對比讓我們活著。」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