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水:一場由周文中引發、關於東西方音樂交融與共同演進的持續討論
推動東、西方音樂融合的頭號舵手周文中,他的管弦樂作品《花落知多少》、《山水》等勾連古詩詞音韻;《漁歌》以九重奏模仿古琴音色;《穀應》用敲擊樂四重奏展現書法的抑揚頓挫等,多在西方作曲體系下譜曲,卻始終展現著對東方美學的自然流露和探索。周文中雖成功將東方精神與西方文化融匯貫通,但他的藝術貢獻卻未廣為人知。於是,來自北京的音樂廠牌 BIE 邀請九組音樂人,以「周文中」的創作精神為文本,藉由音樂打破語言與文化的藩籬,共譜出《活水:一場由周文中引發、關於東西方音樂交融與共同演進的持續討論》合輯。這張環繞電子聲響的作品,透過「空間音訊」的生動技術,不僅提高了聲音的密度,也增加了動態表現。合輯共同創作者之一 GOOOOSE 表示:「空間音訊可以最大程度還原現場演奏的聲場,或創造超現實的空間。」 縱覽周文中低調的作曲家生涯,其流傳於世的作品雖不算多,但他同時也是傑出的音樂教育家,得意弟子包括了蜚聲全球的作曲家譚盾、盛宗亮、陳怡、周龍等人。合輯發起人和 BIE 廠牌負責人孟金輝表示:「作為第一位被西方認可的華人作曲家,周文中在東西方音樂和文化的融合探索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音樂作品,以及『東與西,古與今』、『亞洲美學與世界音樂』、『百川匯流的黎明時代,音樂的未來何在?』等文章在當下依然具有極強的啟發性。」透過《活水》這個企劃,孟金輝希望打破文化的隔閡和邊界,讓源頭之水流向更廣闊的地方,滋養更多的群體,也產生更多連結。 此張合輯中作品多藉由東方樂器提升了文化辨識度,例如 GOOOOOSE 在其作品〈龍宮〉中取樣傳統樂器「鑼」的長音,即使可能會落入東方符號的刻板印象,他仍認為「與其逃避使用這些帶有刻板印象的聲音符號,不如去試試變化它們的用法」。因此,鑼從「打擊樂器」,經加工處理成為「非打擊樂器」的變體聲響,帶來多變的音色應用。而在 Knopha 受電影《山中傳奇》啟發的〈霧〉中,則聽見了樂器如何延展出嶄新的聽覺姿態,被粒子化處理的琵琶,加入了彈簧的殘響音效,提煉出既古典又新穎的音色。 對於「融合」,杜韻在〈別字〉中以 Shennai (印度嗩吶) 的聲響為媒介,隨著宏大的交響樂聲響、印度教音樂取樣和吟唱,反映出深層的文化衝擊;身兼另類金屬樂隊主唱的實驗音樂人 otay:onii 在〈吾名之喚〉中展現了極具戲劇張力的怪誕女聲,聽者宛若置身一場求雨祈福儀式中。「這首歌歌詞進入是英文,之後的都是浙江海寧的方言『土話』與語氣念叨的結合體,而結尾,我是從古琴的節奏智慧裡做了一系列思考。一個古琴的曲譜,沒有明確的節奏標記,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東方的智慧——隨機應變,在這裡是節奏隨環境變化而變化。於是我改變鼓點的方向和速度,其他聲音也隨之做出了很大的聲場變化。」 此外,實驗電子音樂人 33EMYBW 援引《山海經》第一卷《南山經》中的異獸與山神寫成〈南山其音〉。她在作品中編織起玄龜、九尾狐、狸力、赤鱬、長右及南山山神等的宏大意象,營造出異世界裡眾人圍著火堆、手牽手翩翩起舞的「山海經圖景」。〈南山其音〉的聽感如這部先秦神話古籍般帶著奇幻瑰麗的質感,卻並未展現大開大闔的神話思想。談起這首歌的聲音表現,33EMYBW 說道:「在《山海經》中,有不少對於野獸神鬼聲音的文字描述,卻鮮有相關的聲音作品,尤其對比其眾多的形象創作。本單曲選擇了有明顯聲音特色的獸 (如玄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九尾狐:聲如嬰兒),最後還有山神出場,他是大 Boss。但這首曲子不只是給神仙配音,我也不打算做一首怪力亂神的『電子新民樂』,而是希望它能讓人進入到出其不意的自然和諧之境。蟲鳴獸吼包裹在山的呼吸之中,和聽者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天人合一』。」 在空間音訊技術加持下,音樂人們得以於更廣闊的立體聲中施展更多創意。花倫的團員胡超表示空間音訊有如 2D 到 3D 的維度提升:「對聽眾來說沉浸感更強了,而且由於維度的提升,以往一些在立體聲中可能被忽視的音樂細節也會更容易被聽眾聽到。」GOOOOOSE 則認為普及空間音訊可以還原現場演奏的細節,令虛與實的邊界變得模糊:「聲場和空間對我來說是音樂和聲音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將這個技術和標準推廣到普通消費者,對我來說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無論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的融合、傳統與現代主義的區別、自然有機與電子科技的角力,種種觀點與角度的爭辯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而周文中先生為音樂與藝術打開了一扇大門,引領後人思考藝術的本身和意義。歷經周文中先生「再融合」創作觀的洗練,藝術家們在此分享了對這位一代音樂宗師的理解及參與這張合輯的感受: 孫大威:「在接到提案之前我並不知道周文中先生,聽了兩張專輯之後我覺得之前自己一些想不通的問題都有 了方向,填補了一些我對文化斷層期中國音樂的疑問:比如東方文化和⻄方現代音樂是怎麼結合的,在精神上有了依靠的感覺,在音樂上也感到我的某些想法和前人有不謀而合的地方。」 杜韻:「文化的衝擊、變遷和發展,來自於不同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而地域、歷史和文化的匯流都是水到渠成的。我當時有意識地針對周文中先生關於東方意識形態的解讀,想擴大它的內涵:所謂東方,在地理和自我座標的層面,在我們的感知意義上,到底在哪兒——這是我尋求突破的方向。」 丁茂 (花倫):「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在做創作時,經常會討論感覺做出的東西『沒有根』,就是感覺自己既摸不準中國當代文化的脈絡,又和中國的古典和傳統文化之間有斷層。」 朱明康 (花倫):「周文中的融合理念讓我們意識到有些 『文化』 並不是既有的,而是需要自己尋找,自己去重新發掘的。我們藉此也想到自己的創作。」 33EMYBW:「周文中『中⻄融合』的理念背後,是他對東⻄方音樂、文化深刻的理解和長期實踐,以及處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對於身分問題的思辨。這些都對我十分有啟發。尤其在此刻,在經歷多年 (搖滾樂、獨立音樂轉到電子音樂) 創作之後,重新看待自己的身分並深入學習傳統文化,這也許又是一次重啟的機會。『融合』代表帶來變化,產生連續性,它本來就存在於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之中,包括美學中的『詩畫樂三位一體』,而當我們擁有技術並經歷全球化之後,『融合』會帶來新的問題和可能性,需要被反覆提及和思考。」 GOOOOOSE:「對我來說最大的啟發是周先生關於『簡單 / 複雜』,或『東方 / ⻄方』這些看起來對立的概念的看法。就像周先生字裡行間反映出來的一樣,這些概念不應該是二分的,或二元對立的。它們本身就是互相影響、融合,並一同演進的。在我的作品裡,我希望試著去呈現這種事物兩面的互相滲透、流變。最近十幾年最明顯的社會、文化變化就是一些非常二元的觀念占據上風,比如強調『純粹』,『正確』,但這種二元的視⻆並不能把社會甚至世界推向更好的地方,因此現在傳播周先生的觀念會具有非常深遠和重要的意義,我想這些傳播會起到好的由此及彼的效果。」 Knopha:「周文中先生鼓勵我們去瞭解更多自身文化根源的美學與歷史,從詩歌、畫作的技法中獲得靈感。融合,或者拼貼,其實同樣是電子音樂的靈魂所在,我希望嘗試融入『留白』和傳統戲劇中的停頓,重現電影中的氛圍。無論音樂、文化還是創意,都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