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他們都在本來的什麼地方

告訴我他們都在本來的什麼地方

彷彿是從學生影展走向電影院,當代電影大師在發表《狀態》和《拍譜》兩張 EP 的兩年後,誠意滿滿地呈上了包含 15 首歌曲的首張專輯《告訴我他們都在本來的什麼地方》。延續兩張 EP 的曲風分野,這張專輯的整體風格同樣能一分為二,前半張專輯以尖銳冷峻的後龐克為主,後半張則轉向毛邊獨立搖滾,主唱阿懋的詞作與聲線隨曲目調整模式,像是初識時厭世的反叛青年,熟稔後語氣變得鬆軟,開始與你分享口袋中珍視的日常碎片,而〈透明的孩子〉則作為前後兩部分之間的分割線,也流露出向地下名團透明雜誌致敬的意味。 《狀態》中刀刀見骨的對資本主義和假文青的批判,在此輯中深化為一股不屑當代藝術創作氛圍的叛逆。〈告訴我他們都在本來的什麼地方〉批判的是藝術大學的老師與學長為創作建立絕對標準——「你的歌離真實太遠/你把自己看得太美」,這好像不只成了他們的某種陰影,同時也成了某條真理,以致於他們立下了「不談真實」就「和藝術無關」的結論 (〈我知道他們是假貨〉)。該曲也列舉「音樂大王」、「文學巨星」、「道德狀元」、「藝術冠軍」,嘲諷著榮譽和頭銜——這不正與當代電影大師這隱然自嘲的團名又為互文? 在〈我要殺光浪漫殺死詩〉中,「你要永恆地質疑/質疑所有悲哀」的反文藝態度,奠定了前半張專輯的主旨,更拿下 2022 年金音獎的最佳搖滾歌曲獎,這不禁讓人對如今在華語樂團場景裡逐漸打響知名度的當代電影大師是否也會質疑自己感到好奇。他們一面在〈我不想聽我不想聽被寵壞的搖滾明星〉中高聲呼喊著,嘲諷譁眾取寵的商業化圈子;另一方面,他們卻也朝向成為搖滾明星的亮麗前途。面對這一切,樂團往後將如何保持其張揚的噪音搖滾樂、後龐克的標新立異和大膽用字的同時,避免淪為自身或眾人所「不想聽的聲音」?儼然又形成了一個個引人遐思,也使之自我省思的無盡迴圈,為他們的音樂之旅再添一道艱深關卡。或許他們真的像〈我看見庸才自命不凡〉說的那樣「殺過也殺錯了很多」,也像〈如果你是詩〉說的那樣不確定自己究竟是詩、歌,還是文學,但無疑的是他們對即使「沒人佔了你的上風/也沒人活在你的肛門口」(〈我逆著走〉),卻堅持「逆著走」又「不順理游」的那種不落窠臼的意圖與獨樹一幟的黑色幽默。 後半張專輯少了幾分憤世嫉俗的口吻,就像透明雜誌的作品一樣,明亮躁烈的搖滾聲響如同甜蜜的春雷,震耳欲聾。〈明芬〉以懷念的口吻,寫給一位已經去世的安親班老師,〈我覺得春天好像要來了〉中 Lo-Fi 的錄音質感,彷彿是樸素的春天誕生在了車庫之間,〈長歌〉瞪鞋式的綿綿噪音底色則營造出一種迷人的疲憊感。結尾,在吉他手范詠琪以柔嫩、故意跑調的搞怪聲音演繹的〈胸毛之歌〉開頭,又冒出一小段〈透明的孩子〉,彷彿是在暗示樂團雖然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卻也能玩出幾分獨出心裁的音樂設計,也好似在對那位充斥著野性美和批判性思維的當代電影大師開了個大玩笑。

收錄於以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