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专辑
- 仿佛是命运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口是心非》封面上的匹诺曹似乎象征了张雨生在这张唱片文案里写下的“谎言”,他信誓旦旦地向歌迷承诺这不会是最后一张,但那场无情的车祸终究让这张专辑成为了他的绝唱。定格他生命的 1997 年,也是他艺术成果尤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张惠妹的专辑《Bad Boy》大获成功,令这位新天后身旁的伯乐荣膺“百万唱片制作人”头衔,信心倍增的张雨生希望通过《口是心非》这张个人专辑继续探索创作的深度。《带我去月球》(张雨生创作专辑)、《卡拉OK.台北.我》中信马由缰的编曲想象力、将人文情怀融合进音乐的概念表达,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口是心非》全然展现出张雨生保有唱作歌手身份的基础上,进化为一位成熟制作人的手笔。 《口是心非》恰好处在张雨生个人音乐理念与市场接受度达成微妙平衡的节点上。这张专辑回归了更亲和市场的爱情主题,理想主义色彩稍弱,但他并未走偶像歌手时期公式化的抒情套路,反而是无拘无束地畅游在了更为广阔的当代音乐世界之中:例如《河》那出人意料的曲式变换,从温柔的钢琴、弦乐瞬间转入气势滂沱的双电吉他左右对位狂飙,加上张雨生得天独厚的超高音,宛如涓涓细流般的爱意终汇成飞流直下的瀑布。这种缓急两相宜的做法在《口是心非》《随你》中也都有所体现,后者古典乐和摇滚乐之间充满活力的衔接方式,在融入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玫瑰的名字》中更是达到了令人震撼的高度;《Cappuccino》的节奏编写在 4/4 拍和 7/4 拍之间转换,却被演绎得游刃有余。Bossa Nova 的轻盈(《神采》)、Smooth Jazz 的风骚(《若我告诉你其实我爱的只是你》),再加上《爱情…》和《…的图案》这样彰显张雨生此前音乐剧经验的曲目设计和《Take Five》式的 5/4 拍爵士乐节奏,这张专辑几乎处处展现了张雨生如何不落俗套地诠释爱情的千姿百转。 早在首张专辑《天天想你》中,张雨生就曾通过取材徐志摩诗句的《渺小》歌咏生命哲学,军旅生涯时写就的《带我去月球》中的部分歌曲也反映了他的文学和哲学素养,《口是心非》中直接致敬翁贝托·埃科小说原作的《玫瑰的名字》,实体专辑里引用莎士比亚、庄子和沈从文名篇的歌曲附言,都加深了这张专辑的艺术内涵和解读空间。翻唱过《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吴青峰,近年来两张饱含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个人专辑将张雨生的文人才气完美继承,安溥 bootleg 专辑中对《河》的现场翻唱版,又让这首歌流动的诗意之美在一小撮独立乐迷心中久久回荡。 《口是心非》在发行第二年获得了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唱片奖”,20 年后,金曲奖再向张雨生追颁“特别贡献奖”,借以肯定多年来他对整个世代形成的影响力。即使出了一张名为“口是心非”的专辑,张雨生当初在专辑文案里写的却是:“严格说来,‘超越’是我这次做唱片时最先考虑的事情。其次,是‘诚实’。”在我们想念他的时候,仍能在这些歌曲里找寻他,再次感受他为华语流行乐带去的革新气象与嘹亮嗓音中的诚挚之情。
- “想念我,记得来找我。”在张雨生车祸离世后,《想念我》对于乐迷来说似乎变得更加耐人寻味:想念他,便去曾经的歌声里寻找他的影子。专辑诞生于 80 年代末,原本象征着张雨生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前向乐坛的依依惜别。凭借首张专辑《天天想你》一举成名的他,此时即将摆脱校园偶像的标签,成为继续以高音演绎励志歌曲的年轻军人,面对身后韶光与浩荡前路,在专辑同名曲中唱出了“生活不再是七堂课”和“高山带你追求/大海任你遨游”的青年心气。 少年不识愁滋味,此时张雨生的表达口吻虽稚嫩,但他在专辑中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在初别象牙塔的青年语境下,却显得尤为可贵。张雨生生于抗战老兵家庭,父辈南渡,垂垂老矣,他有感于父亲及其朋友等老兵的现状,写下《他们》,并说:“那些孤身守着残灯的老者,是文明无能抚及的疤痕。”同时,张雨生对同辈人的心境,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将同班同学陈陆辉的诗改编为《无题》,面对毕业季和来去匆匆的青春,从“蛮以为想过该走的路就掌握一世方向”的歌词中,悟出了这样的认知:“他(陈陆辉)的茫然会是这一代大多数大学生的茫然。”而离开校园、踏入军营的张雨生不仅很快掌稳了人生的舵,更演唱歌曲《明天不会有泪》,以一贯的励志口吻和令人惊叹的高音,为 1980 年代直面社会转型期的迷茫青年带来了共鸣、欣慰和心理鼓舞。 成名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创作者翁孝良再度为张雨生执笔,飞碟唱片的知名创作大师陈志远和陈乐融也添砖加瓦,为时髦的 Synth-Pop 劲歌和缱绻的抒情歌增强了情感张力。从《想念你》这张专辑开始,张雨生自身的创作才华逐渐显山露水,他不仅让自己在大学时代拿去参赛获奖的作品《他们》重见天日,还为《就为你》《无题》作曲。细观他后来为张惠妹制作专辑、在多元曲风之间的辗转腾挪游刃有余,不得不说这张《想念我》为张雨生的创作之路埋下了伏笔。
- 清澈透亮的高音音域、饱含批判与关怀的文人气质、变革乐坛气象的旗手光环,张雨生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人生,在后人心中留下了这样或那样传奇的印象。今天我们提及张雨生对华语流行音乐的深远影响,往往绕不开他对张惠妹等天后歌手的提携,但回溯至他生涯的起点,从定位为学生偶像的出道专辑《天天想你》中,更能感受他对音乐心怀怎样的热情、怀揣怎样的天赋踏出第一步。 在《天天想你》发行之前,张雨生演唱的饮料广告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已经引起乐坛的一阵关注。听众在他高昂励志的歌声中,听到了身处 80 年代末社会转型期间那一代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延续至《天天想你》,一副学生模样、唱出朝露般青春心气的张雨生立刻与当时华语流行歌曲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基调区分开来,《和天一样高》《没有不可能的事》在新颖的合成器音色围绕下,输出了奋力奔跑、展望新时代的热烈心声,深深契合了那个年代弥漫希望感的社会氛围。 作为初试啼声之作,青涩纯真的恋曲《天天想你》为张雨生打开了市场知名度。这首由飞碟唱片填词人陈乐融创作的歌曲刻画了一段悸动的单箭头恋爱,从头到尾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让张雨生唱出对爱情尚仍懵懂的少年情愫,词里营造出与倾诉对象保持距离感的却步与憧憬,多年来代言了许许多多暗恋者的心声,未来又经由陈绮贞、林宥嘉等歌手的翻唱接力传递这份情绪。虽然这张词曲多由他人创作的专辑尚未揭晓张雨生唱作歌手的样貌,但通过《告诉我亲爱的》《不是因为寂寞》这些以直白的高亢嗓音表达情感变化的歌曲,已经能令人感受到他借由音乐直抒胸臆的拳拳热忱。歌词取自徐志摩新诗、仰望苍老群山而感怀生命之渺小的《渺小》,无疑也奠定了后来他创作中心怀广阔世界的人文主义精神。 《天天想你》发行至今已过去了三十多年,张雨生离开乐迷也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此次以杜比全景声技术重制的空间音频版专辑将时钟回拨到过去。从高一就是张雨生歌迷的混音师杨敏奇,重新“开箱”第一手素材,进行消噪及修复工作,在还原旧时代音乐质感的同时,突出强调张雨生充满穿透力的歌声特色,他告诉 Apple Music:“这张专辑有个很特别之处,就是真实乐器与 MIDI 乐器、Synthsizer 相互使用非常多,因为要 Retro(仿旧),所以就不能把太 2022 年的混音想法套进去。”为了突出张雨生最有特色的高亢男声,人声除了经过复制、延迟、压缩等技巧处理、置于听者正前方,还稍微打开到前方 10 点至 2 点方向,“让歌声的穿透力更加的深入聆听者的耳朵”。他特别推荐《跟著我》《天天想你》及《我的阳光我的风》的空间音频版本,在沉浸而具有包裹感的聆听体验中,重温张雨生的纯净音色,感受一颗赤子之心最初的跳动。
单曲与 EP
张雨生简介
华语乐坛有一些正在当红期不幸离开我们的天才,总令人怀念并惋惜不已,比如很容易想到香港的黄家驹,台湾的张雨生。人们记忆里,张雨生是笑容中带着青涩的大男孩,高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带你去月球”,是那副黑框眼镜后流露出纯粹、坚定眼神的才华创作人,他也曾提携张惠妹,后者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华语乐坛代表歌手。张雨生对商业和艺术之间平衡性的探索,通过引进融合欧美流行乐与本土少数民族音乐开拓了华语流行乐的视野,一方面留下了《大海》这样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另一方面对于理想、社会和时代等大命题的书写,也深化了流行音乐的人文情怀,其艺术高度和人格光芒无一不是华语乐坛的宝贵遗产和骄傲。
- 来自
- TW
- 出生日期
- 7 June 1966
- 类型
- 国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