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人格消亡史

独立人格消亡史

2020 年,惊艳亮相《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达闻西乐队,以一首冷峻复古的合成器摇滚《大都会》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免被贴上 Synth-Pop 的电子化标签,但以吉他音乐为核心要素的摇滚基因,其实一直藏在达闻西乐队的灵魂深处,在合成器曼妙柔光的笼罩下悄然涌动。出道之初,他们曾用稍显青涩单纯的吉他摇滚起笔写下了首张同名专辑,经过时间的沉淀,百余次现场演出的锤炼,“Rockstar”的峥嵘傲骨和棱角已经开始显现。2023 年,乐队揭晓了第三张专辑《独立人格消亡史》的首支单曲《摇滚明星》,封面上朦胧的绯红色人像剪影,致密浓烈的吉他失真,无一不显露出向 my bloody valentine 致敬的意味。 唱至副歌处,主唱猴子掷出一连串气势如虹的排比句,虽不指名道姓,却已如幻灯片一般,将 Jimi Hendrix、Kurt Cobain 等昔日的摇滚明星纵情燃烧生命的影像投射在听者的眼中,轰鸣的吉他声浪,是对摇滚乐灿烂美好的黄金年代最好的“祭奠”。但如果仅是追忆往昔,未免流于俗套,《摇滚明星》通篇对第二人称的“你”喊出的憧憬,经过《主角》三幕剧式的剧情推演逐渐升格,从“紧握脐带/你寻觅主角”,到“剪断了脐带/你成为主角”,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呼之欲出。两首先行曲互为表里,抛出达闻西乐队在重访摇滚精神源泉之时,为今时今日的听众凿取的深刻反思:旧日荣光虽逝,自我精神长存。 割舍了合成器音乐冷暗的色调,摇滚乐炙热的柴薪持续不断地添加进这张专辑。《血与花瓣》激情如暴雨中不顾一切的狂奔,耳中的某个旁白敦促你“别犹豫”“别徘徊”,在心中种下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付晓飞》用干净利落的和弦简笔刻画了茫茫人群中少年清晰坚定的背影,他或许心中默唱着 Radiohead《Let Down》中那句被无数人奉为人生格言的“总有一天/我会长出翅膀”(One day, I am gonna grow wings),背对千万人只为可以自由飞翔。专辑在耳内的温度越热,越能明白虽名为《独立人格消亡史》,唱的却都是一个个不甘消亡和沉沦的独立人格。诗歌般意象纷呈的《种子传说》,是达闻西乐队为这些不屈的灵魂写下的“福音书”,混沌的世界,绝望的种子,直到其中的某一粒长出说“不”的唇舌,将那份珍贵的天真与执着抛洒在地里,结出许多甜美的果实。 接下来,乐队成员猴子和我们聊了聊专辑的创作思路、灵感来源,并分享了其中几首曲目背后的故事。 从主题入手,新专辑延续了达闻西过往创作中“人间观察”的主视角,尤其是和《废土集》一脉相承,且似乎比《人间姓名》时期要更加激进一些?  “其实这张专辑并没有主动得要比《人间姓名》更为激进,也不存在所谓的激进与保守。主要还是围绕整张专辑的音乐为核心,概念更多的是搭配音乐架构上的变化,来选择了跟音乐更契合的一个概念。”   专辑的英文标题“Digital Life is Rubbish”看起来有呼应 Blur 经典专辑的幽默,《血与花瓣》如鼎盛期 The Cure 一般干净有力,《主角》大开大阖的段落转折,《摇滚明星》里面颇有 The Smashing Pumpkins 风采的副歌行进,是否也意味着在新专辑中,乐队也在继续从自己喜欢的经典音乐中提炼灵感?  “对,其实就是我心里喜欢的乐队,带有一些致敬的那种感觉的。每一句都说的特别的准确。因为我们发现,在跟很多青年音乐人和一些很年轻的朋友们交流的时候,上述所说的这些乐队,好像很多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了,更年轻的朋友们已经不太听这些乐队了。所以我们就是很想把自己小时候喜欢的乐队元素,在这个时代再进行一次回溯,并跟自我的表达(结合)吧。”    《主角》  “主角是当时我们排练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最初排练时,就只有目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的第一个主歌的部分。现在这首歌大家听到其实是分为了 A、B、C、D 四个段落,很有意思。B 段的诞生,源于我们排练时,想做一些变化,然后我就听到贝斯手大鹏在那儿构思一些东西,一听我就觉得特别好!在排练的时候——其实就是大家在即兴发挥的时候,产生了这个 B段,之后我们就很快把 B 段写完了。   “随着这个 B 段出来以后,也是在排练的过程中,很快 C 段的和声还有旋律就有了。最后剩下的 D 段我们还是花了一些心思去设计的。一开始其实是有至少三个版本的 D 段,都是非常有宇宙感和画面感的那种编排。不过我一直想尝试怎么样能做一个更好的版本。后期作词的时候,有一天,我去排练房随意地想做一些东西时,拿着吉他突然就来感觉了,就又新写了一版 D 段,当时我觉得就是它了!之前那三版可能都还不错,但是还不够好。最后 A、B、C、D 四个段落完成以后,我们就继续根据这个来排练,很快《主角》这首歌就成型了。”   《小哑》 “《小哑》是老黑提供的灵感与编曲,然后我们一起完成的作曲,最后这首歌的呈现给我一种很强烈的画面感,很有童年时期的感觉。我自己原来有首诗歌,名字叫《童年》,结尾是这么写的‘童年 重要的事早已记不清,不重要的事历历在目’,这首歌会让我想起那些‘不重要却历历在目的事情’。 “另外,《小哑》中间的一段鼓的 solo 我很喜欢,一开始是为了小样简单做个解构的设计,本来这段之后是肯定要加一些其他乐器的编配,但最后排练时决定就这样用最原来的干鼓。从编曲上显得很不合理,但这段留白莫名其妙的契合了一种‘哑’的无奈和真实,这个‘不合理’的处理让我们的自信与勇敢再次上升一个台阶。”   《种子传说》与《芽》 “《种子传说》这首歌是 2014 年写的,一开始计划收录到第一张专辑,但因为氛围不太搭就放弃了。但自始至终我都认为这是一首有能量的作品,终于,这个‘受了很多年委屈的孩子’在这张专辑中得以亮相,并且给我一种更为游刃有余的淡定感。 “作为它的兄弟篇,《芽》从极简主义的古典音乐中提取了一些灵感,让这个故事更加完整,我很欣慰的是收获的一种信念感:委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常态,能用时间的沉淀、耐心和能力把这种委屈转化为能量与作品,我想这也是音乐人以及所有创作者要面对最有趣的挑战之一吧。” 《温榆河》 “同样这首是老黑提供的灵感与编曲,然后我们一起完成的作曲。这条河就在我居住的地方附近,我经常一人去喝酒,看书,看人钓鱼,吃擀面皮和听歌,久而久之有了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