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騏:監製

陳建騏:監製

Apple Music

「我在歌詞裡找出想要傳達的角度,然後創造角色的時間與空間感,像是幫故事立體化。」陳建騏告訴 Apple Music。多次獲金曲獎的他從電影和劇場配樂起家,擅長將故事入曲,讓情緒張力在音符間遞進,因此吸引了不同風格與個性的歌手合作。從搞怪細膩的魏如萱,到 Shoegaze 獨立樂團 I Mean Us,陳建騏運用歌手各自的聲音特質並加以突破,融入音色上的衝突感,令情感表達更為細膩,就像他發覺田馥甄過往的音樂細節都處理得很完美,便在製作專輯《無人知曉》時,讓她在歌曲中保留一點瑕疵感。而做到這一點不容易,需要製作人與歌手間有著默契和信任。「我希望能在錄音室裡取得歌手的信任,願意在歌曲裡無所保留地展現脆弱、堅強、愉悅和灰暗。因此我們才有機會將真實的情感透過音樂傳達。我喜歡傾聽,從交談中了解對方的表達方式,之後選擇溝通的方法。」他分享說:「然後,讓歌手可以安心地用歌聲抒發情感,這時候,就會有驚喜產生。」陳建騏特別挑選了以下三首歌曲,分享當中的製作點滴: 徐佳瑩《失落沙洲》 「《失落沙洲》是我第一首製作的流行歌曲,收錄在徐佳瑩首張專輯,有著不同的意義。新製作人遇上新人歌手,彼此有著期待卻也有些惶恐。不過,也因為這樣的惶恐,我們都拿出自己當時沒有包袱的膽量,為這首歌設想各種情境,最後完成我非常喜歡的歌曲。」 魏如萱《Ophelia》 「我嘗試將舞台劇音樂的形式放入流行音樂裡,企圖結合舞台劇角色與歌手角色,把『To be or not to be』這句屬於男性抉擇的名言,轉化為女性在成長、工作、婚姻裡面對選擇的每個當下。魏如萱在歌中時而低吟,時而高昂,搭著詩人夏宇的念白,成為絕佳的心理對話。」 艾怡良《Forever Young》 「這首歌訴說永恆的時間,同時考驗著愛。這首歌的編曲是一條河,包容歌詞與旋律裡的流動。艾怡良的歌聲是一艘船,乘載不同時代,不同重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