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頂:無法躲開的鏡面巨人

郭頂:無法躲開的鏡面巨人

Apple Music

對獨立音樂人郭頂來說,The Beatles 正是他在音樂航道上至關重要的明燈。「當我第一次意識到其實我已經認識他們的音樂,是在我追溯所有我喜愛的近代樂隊的根源時,」郭頂告訴 Apple Music:「他們就像是無法躲開的鏡面巨人。」 無論是動聽的旋律、有趣的和聲搭配,還是豐富而前衛的節奏、天馬行空的錄音實驗,這些在當代音樂中已隨處可見的手法,總能在 The Beatles 這面「鏡子」中窺見源頭。適逢 Apple Music 推出「The Beatles:昨日,今日與永恆」專題,這位以《水星記》為人熟知的音樂人特別親選歌單,將他對 The Beatles 的喜愛、還有 The Beatles 映照在這一代音樂人人身上色彩與光芒,都一一為大家細數。 The Beatles 從一隊流行搖滾樂隊進化為迷幻搖滾、硬搖滾、實驗音樂的創作先鋒,他們的音樂軌跡之於郭頂的音樂路,就像是一條隔著時空的平行線。從唱 R&B 情歌的主流歌手起家,郭頂因為一曲《我們倆》為人認識後,反而一直潛藏幕後七年,才再次發行專輯《飛行器的執行週期》。郭頂說:「當⼀些近代⾳樂回到錄製、創作、演奏、聽覺協同呈現出的樂隊形式時,我時常在想,是這個神奇的樂隊帶給創作者無限的想像力,讓這種原始的創作⽅式重新喚起當代創作⼈的表達慾望,驅動⾳樂從⼀種標準化慢慢演化,為『⾃我』帶來⼀種『否定⾃我』的衝突美感。」於是,郭頂帶著成熟的音樂概念和強烈的音樂根源性再度「起航」,驚豔不少樂迷;《飛行器的執行週期》中少見的科幻主題概念,搭配郭頂天馬行空的詞作和編曲能力,為華語流行樂壇注入新活力之餘,也讓郭頂一舉入圍第 28 屆金曲獎六項大獎。 「從旋律崇拜的時代進化到神經質迷幻樂的開始,這個路徑似乎與別人正好相反,從單線程⼀路發展為複雜多彩的宏大故事,直到結束,這也許正是一支成長型樂隊在短時間內被激發的⼀種不可複製的能力。」郭頂這樣評價 The Beatles 的超凡之處:「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把不同的音樂通過自己的方式變成⼀種標誌型的風格,並讓它們超越時間,擁有無限的⽣命週期。」仔細聆聽郭頂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對 The Beatles 的巧妙回應:「在我個⼈的創作中,也早就被這些陌⽣⼜熟悉的歌曲悄悄影響。」《把你的外套留在深巷》開頭的低音結他與鼓點,與 《Tomorrow Never Knows》的節奏感不謀而合;《下落不明》融合迷幻搖滾與 Downtempo 節拍,與《Blue Jay Way》同樣令人靈魂出竅。 The Beatles 在音樂製作上也讓郭頂非常興奮:「令我著迷的是這些歌曲中到處的創造性的音樂性演奏,有機的製作方式,爭論不休的迷人故事,從他們的中後期開始更加明確了一種特殊的聲音質感,這種風格和方式不可避免的影響了後面的音樂人。」1963年,The Beatles 在錄音室以現場演奏方式錄製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而郭頂的《飛行器的執行週期》亦運用了很多老式音樂元素與製作方式。他使用舊設備進行現場同步錄音,不使用拍子機、亦不去刻意修正音準與節奏,讓一切維持最原始的狀態,因而使作品更溫暖而靈動;後來與民謠女歌手 Rachael Yamagata 共同譜寫及合唱的《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幾近現場的錄製方式,呈現了歌曲最原始的一面,在講究精準、精緻的現代,反而別具美感。他說:「在製作⼀⾸歌的時候,我也經常被這⽀樂隊的創作路徑所吸引,從單純制式的表達到後來的探索嘗試,從進入既定設置到拋棄所謂規則,是這些我喜歡的⾳樂讓我敢於嘗試。」 「那些⾳樂總是能在最不經意的時候,改變你的軌跡,也許是給予你改變的勇氣,讓你的⼈⽣再也不⼀樣了。當你因為⼀些歌擁有在你⼈⽣中的任何⼀個時刻閃回的能⼒,也許你可以⾯對當時的⾃⼰,笑著打著招呼說:『嘿,我是你的未來。』」在時間長河裡,郭頂搭上了一艘名為「音樂」的飛行器,與 The Beatles 接通了電流,頃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