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創作人

羅大佑:創作人

Apple Music

這位華語樂壇殿堂級創作歌手的詞作中,總有濃厚的人文關懷及互為一體兩面的社會批判,顯現出醫師出身的他與生俱來的「醫者仁心」。而回顧羅大佑獻給其他音樂人的創作,則往往少了一絲尖銳,多了在大眾情感浮沉後的深厚省思。 早期為張艾嘉量身打造的兩曲〈童年〉、〈光陰的故事〉帶有民歌時代溫雅的敘事,用抽屜中泛黃的物件堆砌出懷舊之情。齊豫演唱的〈船歌〉延續這股思鄉之意,用東方的手筆放大齊豫歌聲中的古典美,實地走訪安徽,入微摹寫江南水鄉的朦朧風景。鳳飛飛的傳唱經典〈追夢人〉則相繼有多個版本詞作,包含由李健達以粵語填詞的〈天若有情〉,羅大佑本人後續填詞的〈青春無悔〉,以及悼念摯友作家三毛而改詞再唱的〈追夢人〉,一系列轉變從追憶逝去青春、昇華為歌詠用一生追逐青春的倩影。 除了抗議歌曲,羅大佑即使寫起抒情歌曲也別具雋永與禪思,濃情卻不濫俗。〈愛的箴言〉將詩意與樂句扣合的寫作,令人遙想至大洋彼端的 John Lennon,〈是否〉則是羅大佑出品中少數私情激昂的一面,也象徵華語情歌從傳統取材自男痴女怨,過渡到不施脂粉、簡單個體化的直白敘事,為後世的華語創作開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