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盛希:希有另類歌單

孫盛希:希有另類歌單

Apple Music

「以我的認知來說,另類流行是包含多種元素,無法用單一類型歸類的流行歌曲。」孫盛希告訴 Apple Music。她從典型華語流行起家,到《希遊記》、《出沒地帶》以幾乎跳脫流行樂範疇的歌曲攀上音樂生涯高峰,不停挖掘與改變音樂想像,也讓她在主流與另類間找到平衡。適逢 Apple Music 推出「另類音樂破格之聲」專題,孫盛希特別親選歌單,細數方大同、魏如萱、IU、BIBI、Adele 等一路以來讓她覺得驚豔的藝人作品之餘,也分享另類元素對她創作的影響、剖析自己作為唱作歌手和製作人的音樂路,「(這些歌曲) 也許有著洗腦的旋律,但是在段落安排或編曲、音色、vocal、混音上,卻有讓人猜不到的驚喜。」 「小時候爸媽會幫我買當下流行的 Pop 合輯,其中有一季我最愛的就是這首歌,應該是這首旋律的情緒和機械人一樣的效果和轉音,抓住了我的耳朵,現在回想這樣的歌曲都變成了我唱作的養分。」孫盛希回想起小時候聽到 *NSYNC《It's Gonna Be Me》的記憶。在韓國成長的她,中學時期也對 K-Pop 中的 R&B 情有獨鍾,唱 K 時例牌會唱 HYESUNG、Lyn、Gummy、Big Mama 等人的歌。「那時候也沒有特別去分這個是不是 R&B,這個是個甚麼,但是韓國很早就開始做這一類的音樂嘛,所以他們的東西都一直有在流行歌曲裡面。」到了大學與好友夾 band,則聽更多「偏樂團 (隊) 掛的」、「比較 Funky 的東西」。 而讓孫盛希真正意識到自己在做、在唱 R&B 的,是由她擔任製作人的專輯《女・人 Woman》開始,「(這張專輯) 是我跟公司爭取說自己製作,因為如果我要找到自己的風格、自己的聲音,好像就要應該要製作,製作是可以控制整體方向的人,那我就選擇這件事情。」當中與 J.Sheon、剃刀蔣合作的《闖空門》,不但讓她學習到「編曲上面的小細節」,也啟發了她日後的創作方向:「我的唱法裡面一直都是有 R&B 這個東西,所以大概是那個時期,我有發現很多東西都變得比較細緻吧。」此外,她亦發現音樂愈做就會愈「發掘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有一種「愈鑽愈深的感覺」,幾乎跳脫流行樂範疇的《出沒地帶》就是這樣思考下的產物。除了發掘新東西外,她同時亦不避諱借鑑流行音樂,再從中找出表達方法,例如《女・人 Woman》的《有多美麗》便想像自己是田馥甄的話會怎樣做歌;《自然凋謝》則想著如果是林俊傑的話又會怎樣寫呢?然而,另一方面,她在創作時亦展現出與另類音樂不謀而合的精神,「就是明明自己想要寫出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歌曲,但自己好像又放掉這個路線,就好像是我的血液裡、我的身體裡在抗拒某一件事情。」 「抗拒」是孫盛希的可貴之處。如果以《希遊記》作為孫盛希音樂的分水嶺,在《希遊記》前的音樂是偏向主流的聲音,而《希遊記》後的《出沒地帶》則憑著多元的編曲與細節,被視為一張新潮的 R&B 作品,這樣非主流的嘗試,反而收穫了獎項與樂迷的喜愛。對於主流和非主流的模糊界線,她認為:「華語流行音樂裡面的 Soul、R&B,我覺得太去專攻流行這件事情……因為連我自己都也是,都目標著——我要很好記的旋律、很好記的副歌,然後希望大家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去接觸到 R&B 這個東西。」她補充說:「就希望我們都可以不用去害怕沒有人聽這件事情。」 「女性力量」在另類流行中並不只是口號,外國如 Billie Eilish 和 St. Vincent,或者歌單裡的蔡依林、魏如萱,都在偏向另類的作品裡展現自我面貌,唱出屬於女性的聲音。孫盛希也在《女・人 Woman》中用內衣、經期或女性情慾來表達「女生亦人」的思想:「我把身為女生的感受都融在那些歌曲裡面。」同時,她亦欣賞 BIBI 與 Karencici 這樣的時尚 icon,「她們的音樂比較自信、大膽,(而且) 都有一種讓女生喜歡上的特質,會 (讓人) 想要跟著她們的腳步。」 即使孫盛希在華語 R&B 領域有不錯的成績,但她骨子裡的 indie、樂隊魂似乎仍然在燃燒,例如椎名林檎與東京事變這樣打破流行與另類疆界的音樂人,便在表演、作品多樣化上為她帶來很多啟發。她參與「滾石撞樂隊」的華語金曲翻唱企劃時,亦以樂隊形式翻唱了張震嶽的《分手吧》,對此,她說出了這樣的宣言:「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做樂團 (隊)。」說起之後的音樂方向,她坦言:「我原本今年就本來想做 (樂隊) 這件事情,但是覺得好像還是可以再往後一點,就是再做一次自己的專輯,然後再做別的東西。」R&B 之外,她亦希望嘗試其他風格,「不一定會是甚麼風格,但是都是有一種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