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水:一場由周文中引發、關於東西方音樂交融與共同演進的持續討論
雖然被譽為「首個被國際樂壇認可的現代華人作曲家」,但縱覽周文中低調的音樂生涯,他流傳於世的作品並不算多。周文中一生致力鑽研以西方作曲技巧譜寫中國音樂,並得到歐美著名樂團及演奏家的垂青;管弦樂作品《花落知多少》、《山水》等勾連古詩詞音韻,《漁歌》以九重奏模仿古琴音色,《穀應》用敲擊樂四重奏展現書法的抑揚頓挫等,這些作品雖多在現代主義的西方作曲體系下為西洋樂器譜曲,卻始終展現著對東方美學的自然流露和探索。 適逢周文中百年誕辰紀念,來自北京的 bié Records 集結九位年輕音樂人,以合輯《活水:一場由周文中引發、關於東西方音樂交融與共同演進的持續討論》向大師致敬。合輯發起人兼 BIE 廠牌負責人孟金輝表示,希望打破文化的隔閡和邊界,讓「源頭之水」 流向更廣闊的地方,滋養、連結更多人。而參與《活水》的年輕音樂人可謂來自五胡四海,當中包括首位獲得普立茲音樂獎的亞洲女作曲家杜韻、前衛電子音樂人 GOOOOOSE、後搖滾樂隊花倫、多元實驗音樂人孫大威等。各音樂人運用空間音訊混音技術,呈現更為生動立體的聲音體驗。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下,各音樂人展開風格獨特的音樂實驗。 其中, GOOOOOSE 的作品《Long Gong》一語雙關,以中文「龍宮」的拼音代表延音很長的鑼聲。「這首歌的主題有兩個,一個是通過現代的聲音合成方法,對單一的傳統打擊樂器的聲音進行處理,再將處理的結果作為各種非打擊樂器來演奏。另一個是從樂理上使用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變體,得到對我來說有意思的聲音段落或音樂織體,再把他們組織成一個比較現代的曲子。」而擅長 Techno/House 的 DJ Knopha 則將電影大師胡金銓與周文中的理念結合創作成《Mist》,帶來電子音樂中少有的俠義精神之外,也在粒子化處理的琵琶中加入了彈簧的混響,提煉出既古典又新穎的音色。 實驗電子音樂人 33EMYBW 則引用《山海經》第一卷《南山經》中的異獸與山神寫成《南山其音》,作品以玄龜、九尾狐、狸力、赤鱬、長右及南山山神等編織出宏大意象背景,營造異世界裡眾人圍著火堆、手牽手翩翩起舞的「山海經圖景」。《南山其音》的聽感一如這部先秦神話古籍般奇幻瑰麗,卻並未過份展現神話故事的戲劇性。談及這首歌的聲音表現力,33EMYBW 表示:「在《山海經》中,有不少對於野獸神鬼聲音的文字描述,卻鮮有相關的聲音作品,尤其對比其眾多的形象創作。本單曲選擇了有明顯聲音特色的獸 (如玄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九尾狐:聲如嬰兒),最後還有山神出場,他是大 Boss。但這首曲子不只是給神仙配音,我也不打算做一首怪力亂神的『電子新民樂』,而是希望它能讓人進入到出其不意的自然和諧之境。蟲鳴獸吼包裹在山的呼吸之中,和聽者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天人合一』。」 身兼另類金屬樂隊主唱的實驗音樂人 otay:onii,則在《吾名之喚》中展現極具戲劇張力的怪誕女聲,聽者宛若置身一場重大求雨祈福儀式中。「這首歌歌詞進入是英文,之後的都是浙江海寧的方言『土話』與語氣念叨的結合體,而結尾,我是從古琴的節奏智慧裡做了一系列思考。一個古琴的曲譜,沒有明確的節奏標記,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東方的智慧——隨機應變,在這裡是節奏隨環境變化而變化。於是我改變鼓點的方向和速度,其他聲音也隨之做出了很大的聲場變化。」旅美華人作曲家杜韻亦以一曲《別字》致敬周文中及其導師 Edgard Varèse,在宏大的交響樂聲響、印度教音樂採樣、印度 Shehnai 和無實詞的吟唱中,揣摩周文中「持續變化」的手法。 在空間音訊技術加持下,各音樂人得以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揮灑更多創意。《康濟橋》創作者花倫表示,空間音訊有如 2D 到 3D 的維度提昇:「對聽眾來說沉浸感更強了,而且由於維度的提升,以往一些在立體聲中可能被忽視的音樂細節,也會更容易被聽眾聽到。」GOOOOOSE 則認為空間音訊的普及,可以最大程度還原現場演奏的聲場,令虛與實的邊界變得模糊:「聲場和空間對我來說,是音樂和聲音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將這個技術和標準推廣到普通消費者,對我來說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無論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的融合、傳統與現代主義的區分、自然有機與電子科技的角力,種種觀點與角度的爭辯,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而周文中為音樂與藝術打開一扇大門,引領後輩思考藝術的本身和意義。歷經周文中「再融合」創作觀的洗禮,一眾藝人在此分享對這位一代音樂宗師的理解,以及參與這張合輯的感受: 孫大威:「在接到提案之前,我並不知道周文中先生,聽了兩張專輯之後,我覺得之前自己一些想不通的問題都有了方向,填補了一些我對文化斷層期中國音樂的疑問:比如東方文化和⻄方現代音樂是怎麼結合的,在精神上有了依靠的感覺,在音樂上也感到我的某些想法和前人有不謀而合的地方。」 杜韻:「文化的衝擊、變遷和發展,來自於不同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而地域、歷史和文化的匯流都是水到渠成的。我當時有意識地針對周文中先生關於東方意識形態的解讀,想擴大它的內涵:所謂東方,在地理和自我座標的層面,在我們的感知意義上,到底在哪兒——這是我尋求突破的方向。」 花倫成員胡超:「對聽眾來說沈浸感更強了,而且由於維度的提升,以往一些在立體聲中可能被忽視的音樂細節也會更容易被聽眾聽到。」 花倫成員丁茂:「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在做創作時,經常會討論感覺做出的東西‘沒有根’,就是感覺自己既摸不准中國當代文化的脈絡,又和中國的古典和傳統文化之間有斷層。 」 花倫成員朱明康:「周文中的融合理念讓我們意識到有些『文化』 並不是既有的,而是需要自己尋找,自己去重新發掘的。我們借此也想到自己的創作。」 33EMYBW:「周文中『中⻄融合』的理念背後,是他對東⻄方音樂、文化深刻的理解和長期實踐,以及處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對於身份問題的思辨。這些都對我十分有啟發。尤其在此刻,在經歷多年 (搖滾樂、獨立音樂轉到電子音樂) 創作之後,重新看待自己的身份並深入學習傳統文化,這也許又是一次重啟的機會。『融合』代表帶來變化,產生連續性,它本來就存在於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之中,包括美學中的『詩畫樂三位一體』,而當我們擁有技術並經歷全球化之後,『融合』會帶來新的問題和可能性,需要被反覆提及和思考。」 GOOOOOSE:「對我來說最大的啟發是周先生關於『簡單/複雜』,或『東方/⻄方』這些看起來對立的概念的看法。就像周先生字裡行間反映出來的一樣,這些概念不應該是二分的,或二元對立的。它們本身就是互相影響、融合,並一同演進的。在我的作品裡,我希望試著去呈現這種事物兩面的互相滲透、流變。最近十幾年最明顯的社會/文化變化,就是一些非常二元的觀念佔據上風,比如強調『純粹』,『正確』,但這種二元的視⻆並不能把社會,甚至世界推向更好的地方,因此現在傳播周先生的觀念,會具有非常深遠和重要的意義,我想這些傳播會起到好的由此及彼的效果。」 Knopha:「周文中先生鼓勵我們去了解更多自身文化根源的美學與歷史,從詩歌、畫作的技法中獲得靈感。融合或者拼貼,其實同樣是電子音樂的靈魂所在,我希望嘗試融入『留白』和傳統戲劇中的停頓,重現電影中的氛圍。無論音樂、文化還是創意,都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