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樂章Vol. 1 我聽到海的心跳

大海的樂章Vol. 1 我聽到海的心跳

音樂計畫「鯨魚馬戲團」與聲音採集計畫「52Hz聲音館」由李星宇創建,他持續以跨領域研究的方式,展示那些可被人類感知卻往往「聽而不覺」的聲音。他曾發起「亞馬遜尋聲計畫」,造訪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進而創作出「亞馬遜三部曲」系列實驗專輯,也透過「尋聲西遊記」走訪新疆數十位民間藝人,與他們即興結成《離海最遠的地方》。李星宇將聲音的物理特性及其感性藝術表現相交織,其音樂風格以融合田野錄音、器樂、Ambient 和新古典等元素而聞名。 《大海的樂章Vol. 1 我聽到海的心跳》是「52Hz聲音館」推出的全新系列「尋聲大航海」的首作。2024 年初,隨著該計畫的第一站選定廣西潿洲島,一艘探尋布氏鯨洄游棲息地的帆船從海南海口港出發。為了這趟尋聲之旅,李星宇不僅學習駕駛帆船,也做足了準備。「我會提前很久做準備,首先是學習相關知識。」李星宇告訴 Apple Music:「經過這些學習後,其實就可以制訂相關的路線了,以及尋找這個路線和藝術表達之間意義的關聯性。」 這趟往返兩地的航行,最終採集與收錄了布氏鯨、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洋環境的原始聲音。「在田野錄音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音樂現場即興演出,每時每刻都要不停思考你要錄什麼,必須很快做出取捨。」面對大量的原始素材,李星宇會嘗試不同的錄音方式,但「音訊是否剪輯或者做效果處理,取決於最終要呈現什麼」依舊是他最核心的考量。 而如何在一張專輯裡用聲音敘事,決定著李星宇的創作想法。「我經常會採用電影或者小說的思考方式來創作,先確立作品的核心,以及我真正想表達的那個東西,然後開始寫整體架構。」他解釋道:「等到做完後才會開始做音樂的部分,然後根據專輯的調性選擇樂器和錄音方式。」〈INTRO〉裡有呼呼翻騰的海風和錄音機滋滋作響的雜音,〈我的夢〉則有故障音效、Ambient、IDM 等等的交融,〈最後一個故事〉透過詩仙李白騎鯨捉月的典故,將採集到的布氏鯨叫聲放置其中,這些聲音共同編織著專輯故事。「田野錄音、樂器、人聲這些素材對我來說全部都是服務於整個故事,如何調配它們就取決於怎麼設計聽感。」他更表示:「這張專輯裡,音樂基本都是在服務聲音。在實際創作上,我也是根據這些聲音的即時變化帶給我的感受來記錄音符。」 談及為何選擇專輯而非單曲作為故事載體,李星宇說:「我更喜歡整體性的創作,就像電影長片和短片的區別,專輯能表達比單曲豐富得多的內容,同時它的結構性、故事性以及複雜度都更讓人有創作的衝動。」而此輯的核心就是一個「童話故事」——「一個父親講給他的孩子,我們的夢都會變成大海裡的鯨,當我們遇見我們的夢時,就會同時聽見過去與未來」。故事源於尋聲之旅中的奇妙經歷,他講述道:「有一天上午,我們錄音完正準備找地方停船、做飯,忽然遇見一只背鰭上有螺旋槳傷痕的鯨,它沉默地圍著我們游了 40 分鐘,而後又悄然離開。這段經歷是我這次航海旅程中最為難忘的。不知是巧合還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我們未知的能量存在,那一刻我感覺我和它的靈魂連在了一起。」同時,他也提醒我們:「這個故事表面上很浪漫,但與我們現實的海洋環境聯繫在一起時,就能發現它隱含的意思。事實上,由於人類的捕殺和破壞,大海中的鯨在不斷變少,我們也在慢慢失去我們的夢。」 無論是受「52 赫茲鯨魚」啟發而得名的「52Hz聲音館」,還是「鯨魚馬戲團」,這種動物一直都是李星宇熱切探討的重要意象。在該音樂計畫創建的第十年,他終於跟隨鯨魚的蹤跡,游到了牠們所在的海域,也把所經種種寫入專輯之中。 以下,李星宇挑選了三首曲目,向我們分享背後的故事。 〈INTRO〉 「這張專輯裡使用的都是真實樂器,也採用了很多非傳統的錄音方式。這首開篇我用了一台上百年的廢舊鋼琴,琴鍵都已經壞掉大半,在演奏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哪些音會被彈出來,或者彈出的一個音,下一次還能不能響起。我喜歡這種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就像生命本身一樣,充滿了這樣的巧合。我還用了一台老式磁帶錄音機,因為電機老化,所以它在播放的時候會卡帶,曲子裡的卡帶是真實播放時的狀態,不是刻意做的效果。在音樂最後,我加入了一段火箭發射的噪音,這個可能很多人聽不出來,但這其實也是聲音的魅力所在,不需要過於具體的解釋,但它存在的意義卻不可替代。」 〈回憶之三 : 在島嶼周圍死去的珊瑚中〉 「這首曲子中的環境取樣是我們在斜陽島停靠的夜晚錄製的,那附近原本有著大量的珊瑚,但現在全部都死掉了,海底就像一個大型的珊瑚墳墓,岸邊的沙灘裡也全部都是死去的珊瑚。音樂的前半部分聽起來會有一點像哀歌,這也是我真實的感受。那些歷經歲月才形成的生態,在短短數十年內被摧毀殆盡,而我再也沒有機會等到它們重新成為美麗的珊瑚礁。音樂後半段出現了激烈的失真和低音,那一段的聲音來自於我們在水下錄製的觀鯨船的噪音,當鯨魚捕食的時候,數十艘開足馬力的觀鯨船蜂擁而上,那聲音感覺就像緊鄰著飛機跑道。為了聽起來不過於刺激,我適當削弱了一些音量,但其實當我們在船上,那些引擎聲音出現時,我們根本沒辦法戴著耳機。」 〈最後一個故事〉 「開頭聽起來很詭異,很像牛蛙的聲音,就是我們錄到的 700 多個布氏鯨的聲音訊號,我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像在外星一樣。動態浮動的模擬合成器聲音很像是某種訊號,聽起來神祕悠遠。在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我剛看完卡爾·薩根的《暗淡藍點》,這些聲音所構建的聽感給我感覺就像是航海家二號孤獨又浪漫的旅程。有時候我會想,當航海家號的這些訊息最終被外星人接收到時,人類是否還存在,或許是不是我們已經再也不在這個星球上了。李白的故事和發向太空的電波,既是與主題童話相呼應的過去與未來,同時也是我真的在做的另外兩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