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协奏曲

贝多芬:协奏曲

协奏曲作为管弦乐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最初成型于巴洛克时期,并在古典主义时期大师海顿和莫扎特两位的妙笔之下逐渐完善。与莫扎特的“海量”创作相比,贝多芬的协奏曲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几乎每一部都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后世的同体裁作品确立了标准,并且至今仍是相应领域独奏家们的“必修课”。作为年少成名的钢琴家,贝多芬最早尝试创作的协奏曲体裁就是钢琴协奏曲。除了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或许还尚存一丝前人的影子,后面的三部完全是只属于贝多芬的新的声音——特别是它们的慢乐章,各自都是不同的大千世界。《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其中第一乐章的篇幅之长前所未见,乐队部分的交响性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本人还曾将这部作品改编为钢琴担任主奏乐器的协奏曲,并且亲自创作了华彩段落——这段华彩也成为了一些当代小提琴家演出时所使用的“新版”华彩的灵感来源。此外,贝多芬还有一部为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创作的《C 大调三重协奏曲,作品 56》,这是这三件乐器第一次同时登上协奏曲的舞台。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