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

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

來自東倫敦、本名 Amber Bain 的創作歌手 The Japanese House,花了好一段時間籌備自己的第二張專輯《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更準確地說,與首張專輯《Good at Falling》隔了整整四年。「那段時間很奇怪,我一直覺得:『我想不到要說什麼。』非常漫長。」The Japanese House 告訴 Apple Music:「我前前後後寫了一些歌,但後來我搬離倫敦,來到 Margate (英國沿海小鎮) 過了一段步調很慢的生活。那時候剛好遇到封城,而我又不住在市區。」之後,The Japanese House 和女友分手、搬回英國首都等一連串的經歷,最終催生了第二張專輯。「感覺 (戀情) 結束的同時,我的生活好像又重新啟動了。」The Japanese House 說:「生活出現變故時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地湧現,當你的處境不穩定時,探入靈感和自己最深處的情緒和需求就變得非常容易。」 正如封面上帶箭頭的手繪圓圈,《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是一張關於循環的作品 (看來她沒有忘記上一張也是分手專輯),講述距離最終會成為感情裡不可跨越的鴻溝,無論結局是猝然分手或任由痛苦退散,都讓她心碎不已。The Japanese House 透過「經典音樂:很好聽的吉他、很好聽的弦樂、很好聽的鋼琴」來詮釋這一切,也加入了更為流行的元素。 The Japanese House 表示,離開電腦讓她的創意變得很自由,同樣讓她感到放鬆的還有身邊的夥伴——包括老友兼長期搭檔、The 1975 的成員 George Daniel,以及曾和 Rina Sawayama 及 LAVA LA RUE 等人合作的製作人 Chloe Kraemer。「和酷兒女性合作真的能讓我好好地釋放情緒。」當談到跟 Kraemer 合作的經驗時,The Japanese House 說道:「我和 Chloe 在做這張專輯時,我們的對話⋯⋯是我跟其他人不會有的,因為沒人能像她一樣懂我,我真的覺得兩位女性之間的溝通很特別。至於酷兒,那種等級的理解是別人給不了的。」接下來,讓 The Japanese House 為我們逐曲介紹這張質樸、誠懇又美麗的第二張專輯。 〈Spot Dog〉 「在我寫好這首歌的鋼琴前奏之後,就馬上知道它會是專輯的開場曲了。我和前任都很喜歡電影《101 忠狗》,而這首歌就是在對 George Bruns 為那部電影所寫的插曲〈A Beautiful Spring Day〉致敬。我把這首歌當成一項實驗:我想在專輯裡呈現什麼?要鋼琴和弦樂嗎?要合成器嗎?要加入一點吉他嗎?這首歌涵蓋了專輯中的所有基本元素。我就把它當成調色盤,打從一開始就把所有東西都丟進去,看看會得出什麼效果。」 〈Touching Yourself〉 「我常常寫歌寫到一半,然後因為心境變了,所以在我試著把歌寫完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樣子、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意義。在寫這首歌的前半段時,我正處於戀愛的陣痛期,覺得如果把它寫成一首關於性暗示簡訊的歌,應該會很有趣。結果它最後變成在講遠距離戀愛的事。當然啦,我剛開始也很常不在這個人身邊,總是到處巡迴演出。後來,突然之間,我們整天都膩在一起,因為那時候開始封城了,但卻感覺我們之間的距離很遙遠。感覺我在這裡更接受了自己比較流行的面向,因為我通常會想把這個面向藏起來。我本來想要用冷僻的拍子來寫副歌,但我最後放棄了,想說:『我就是想寫一個非常好玩、簡單的流行副歌。』這是很好的一課:最簡單的歌通常都會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Sad to Breathe〉 「我剛好是在和 Marika (Hackman,Bain 的前任,同時也是《Good at Falling》的主角) 分手的時候寫這首歌的。我們現在是很好的朋友,也把事情都講開了,關係變得很緊密。現在去回想當時分手時我有多麼地憂鬱、崩潰,幾乎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可愛、太好笑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決定把這首歌的後面做得這麼活潑輕快的原因。我猜,它在某方面來說,也代表我能夠用正向的態度去回顧那段非常悲傷的時光,然後告訴過去的自己一切都會沒事的吧。」 〈Over There〉 「這首歌講的是我過去的一段三人行關係,然後其中一個人離開了。後來,她在封城期間找到了新的伴侶,搬去和對方同居。那讓我很難過。這首歌講的是一些美好的事差一點就能成真了,但當它沒辦法成真時,感覺真的很失落。我在這首歌裡最喜歡的歌詞是:『她緊裹著大衣/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她曾經那麼寵我的啊』(She keeps her coat on/There’s not a lot to go on/She used to dote on me)。那種感覺就是,你曾經跟某人如此地親密,但對方現在來找你的時候甚至連大衣都不肯脫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很快就要走了。那種感覺就好像有人在你胸口打了一拳。音樂方面,我當時有點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裡,然後 (美國製作人) BJ Burton 把他自己和 (Bon Iver 的成員) Justin Vernon 做的東西寄給我。我開始以他寄來的那一小段 loop 為基礎寫歌。幸運的是,他們說我可以繼續沿用那些和弦,不然我就麻煩大了!」 〈Morning Pages〉 「有一本書叫做《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The Artist’s Way),談到每天早上都應該要進行寫作,如此一來,你就能夠開拓思維,但之後你必須把它 (你寫出來的東西) 丟掉,再也不去讀它。我只試過一次,然後那時候寫的東西後來就變成這首歌的歌詞了。我把這首歌寄給 Katie (Gavin,MUNA 的成員),然後她寫了主歌。我很愛她寫的東西,她能夠完全理解這首歌的意思。我們和 MUNA 的多年好友,我很喜歡我們的聲音加在一起的效果。我想,我們都很迷戀於這種風格的歌,主題又悲傷又快樂。我覺得它實在很完美。」 〈Boyhood〉 「我在寫這首歌的早期版本時,狀態不是很好。我當時想到了過去的創傷和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包括我們最後都會變成這些事的總和,這在某方面來說感覺很不公平。我還想到了性別議題,像是我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男孩時期』(boyhood),然後『女孩時期』(girlhood) 這個詞甚至不存在。我就在想,如果我也有男孩時期的話,一切會變得多麼不一樣,因為我大多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個男孩、喜歡打扮成小男生,然後叫別人用男生的名字叫我。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接受自己性別中的某些面向。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首歌講的是去擁抱那些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然後放棄其他東西,這樣才能成為你自己所認知的真我。這首歌的 demo 有很多電音元素,後來我們試著把一切精簡化,它就徹底變成一首自然的原聲歌曲。我們看了一段同性戀舞團的影片,他們戴著牛仔帽、穿著牛仔靴,在白宮前跳舞。那應該是同志驕傲運動剛開始的前十年內的事,他們的節拍跟〈Boyhood〉的完全一樣。我們想要在這首歌裡呈現出正統的牛仔風格,同時也要有一點傲嬌感。它是一首舞曲,只是比較奇怪一點——質樸簡單的原聲舞曲。」 〈Indexical reminder of a morning well spent〉 「在封城期間,我和當時的女友有天一起在戶外看書,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早晨。我們吃著可頌或果醬吐司,然後我不小心把它的書弄髒了,沾到一點果醬之類的。我說:『真的很對不起。』她說:『沒關係,這是一個美好早晨的紀錄』 (indexical reminder of a morning well spent)。她臨時想出那個詞的!我馬上把它寫下來。這首歌講的是屈服於愛、孤獨和重複的生活。它是一張小地圖,記錄了在封城期間發生的種種事件。」 〈Friends〉 「我本來寫的版本比這個慢得許多。我和 George 當時都滿鬱悶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把它加快、把它變成一首舞曲來讓自己振奮一下。我想,我們都已經有點聽煩了那些傷心的歌。George 是一個很出色的音樂設計奢,擅長創作鼓點和節奏,而我則擅長創作 bassline。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合作,是很有趣的探索經驗。後來我們又加上了一些 Paul Simon 式的吉他,減少了電音的成分。我不太知道要怎麼定義它的曲風,但有這樣一首講述 3P 的性感歌曲實在很有趣。」 〈Sunshine Baby〉 「我都叫我的前任和我的狗『陽光寶貝』(sunshine baby),因為我的狗很愛曬太陽,然後我和前任也是。在我們的關係裡最美好的一些時光,大概就是躺在 Margate 的沙灘上吧。這首歌一開始希望想辦法停止爭吵,但最後卻有點變成任由感情結束的狀態。這也是整張專輯的縮影。你會放任自己處於一種不是很開心的狀態裡嗎?還是你會任由它結束?哪一種比較糟糕呢?放棄其實反而輕鬆。你可以在音樂中聽到這個訊息,outro 的薩克斯風有一種宣洩的感覺,就像躺在沙灘上、看著天空說:『好吧,就這樣吧。』」 〈Baby goes again〉 「這首歌的靈感來自 Fleetwood Mac 的〈Honey Hi〉或〈Tusk〉。我想,它在講的是你覺得自己總是在修補一切的感覺。我常常覺得,自己總是在搞砸一切,或者我們倆之中一定會有一個人會把事情搞砸。當你開始覺得狀況好轉的時候,就會有人做一些蠢事。有句歌詞說:『我一直轉圈/你不能停止轉圈,但我會一直轉回來/至少我會一直轉回來』(I keep circling/You can’t stop a circle, but I keep coming back around, at least I can’t keep coming back around)。這也明確呼應了專輯標題和封面設計,意思是:『我知道我一直在重道覆轍、犯同樣的錯,但至少我會一直重新來過。』我不知道這樣子夠不夠,結果事實證明是不夠的。但我想,從很多意義上來說,這首歌代表了我對那段感情關係的最後一絲希望。」 〈You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我是在 17 或 18 歲時寫這首歌的,它是這張專輯中最老的一首歌,我很喜歡它。它講的是,當我的女友離開我、去跟一個男孩在一起時,我感到很難受。我就覺得:『你總是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you always get everything you want)。現在那個人變成我的摯友了,因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實在太年輕了。但她開玩笑說自己中了我的詛咒,因為我寫完這首歌之後,她就開始變得很倒霉。這首歌的原版讓我覺得很難為情,但我很喜歡貝斯的部分。我們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首歌做出來了。」 〈One for sorrow, two for Joni Jones〉 「我用鋼琴和弦樂寫了一段樂器伴奏,然後覺得我們可以配著這一段音樂唸一些歌詞,算是向 Joni Mitchell 致敬。我超級愛她,甚至用她的名字幫我的狗取名。那時候,我走進錄音室說我寫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是我在看完 Charli xcx 的表演後的第二天早上、在宿醉的狀態下寫的詩,或許可以用來當作歌詞。Katie Gavin 過來唱了一段旋律,基本上就是現在你聽到的樣子。看她唱歌的感覺實在很神奇,她幾乎是邊哭邊笑,然後我和 Chloe 兩人在一旁啜泣。這是我寫過數一數二誠實、純粹的東西了。它幾乎有點讓人感到難為情,因為實在太誠實了。但我想,它也有適時止住。它講的是你 (在分手之後) 太傷心,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但其實,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你也還是在公園裡遛狗,一切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不同。這絕對是我發表過最赤裸、最真實的東西。」

音樂錄影帶

影片特輯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