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ation Paris

Destination Paris

巴黎——愛之城、光之城,也是音樂之城。為了向這座有著豐厚古典樂底蘊的世界名城致敬,法國大提琴家高提耶 · 卡普松奉上了這張《Destination Paris》。專輯廣納歌劇、香頌,也不乏經典電影配樂,盡展巴黎特有風情。他對 Apple Music 古典樂解釋道:「這些都是法國人的心頭好,是法國文化的一部分。」 從 1875 年於巴黎歌劇院首演歌劇《卡門》中的〈哈巴奈拉舞曲〉,到 Joe Dassin 1960 年代的經典歌曲〈Les Champs-Élysées〉,專輯每首曲目都和這座城市有著不解之緣。這些以法語演唱的音樂反映著這座城市的過往今昔,如今被卡普松長期合作的鋼琴家與作曲家 Jérôme Ducros 改編為大提琴曲,以別樣風貌重現。 「Édith Piaf 的歌和她本人太過契合,她的嗓音如此特別,原曲彷彿刻著她的名字,別人很難再翻唱。」卡普松說:「但大提琴不一樣,大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所以演奏起來十分美妙。在我們做過的所有經典改編中,像歌劇這樣的聲樂作品,最終的呈現效果都很好。當你聽到大提琴,其實也就聽到了歌唱。」 專輯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法國創作歌手 Jean-Jacques Goldman 特地為專輯譜寫的新曲迎來了世界首錄,數百名法國各地的兒童合唱團成員都參與其中。 Goldman 在 2000 年代初期便引退樂壇,但他的音樂在法國仍大受歡迎。卡普松說:「這很不可思議,大家都愛他。」他自己也因為姊姊十幾歲時常聽 Goldman 的歌而喜歡上這位歌手:「我五、六歲起就聽著他的歌長大。我想在專輯中演奏他的〈Envole-moi〉,但也希望他能為我寫首歌。」 「我一直認為,如果你有夢想,就應該努力去實現。」他繼續說道:「於是我寫信給他,告訴他我姊姊和我小時候的故事,希望他能為所有年輕人寫一首歌。你猜結果如何?他回覆了我,說:『雖然我不再創作了,但我喜歡這個企畫,我會參與的。』」於是〈Pense à nous〉(想想我們) 就誕生了。這首歡快的合唱曲唱頌了年輕人克服分歧的力量,對於主辦 2024 年奧運的巴黎來說,這樣一首歌頌跨國界多元文化的歌很應景。 「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音樂都是我們的共同語言。」他說:「特別是在法國,我認為我們深受『古典音樂家只能演奏古典音樂』這樣的觀念束縛。我們應該打開視野,多與不同風格的音樂人交流。」 「與其他藝術家、其他藝術形式或其他音樂人的合作,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尤其是今日,我們有待學習的東西更是前所未見地豐富多元。」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