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llective

The Collective

《The Collective》可能是 Kim Gordon 欲喚起某種集體意識的媒介,她率先在開場曲〈BYE BYE〉中藉著平交道外不和諧的警示音,以咒語般的 Mumble Rap 唱誦了一串慾望清單,大膽跳過副歌段落,像逃離反烏托邦世界一樣呼嘯而過,將 No Wave 的叛逆霸氣展露無遺。這似乎也呼應著她曾對社會狀態的體察:「這是個沒人真正了解真相的時刻,事實不一定能動搖眾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造成一種普遍的偏執感。」 身為傳奇另類搖滾樂團 Sonic Youth 的核心人物,Kim Gordon 在此輯中一如既往展示先鋒審美。你不會聽見 80 年代龐克與噪音搖滾的老生常談,而會被實驗嘻哈、電子等聲響的融合所驚豔。取材自作家珍妮佛 · 伊根的同名小說的〈The Candy House〉富有低傳真 Trap 的趣味,〈Trophies〉更是她對 Auto-Tune 的一次嘗試,而曲如其名的〈Psychedelic Orgasm〉,就像洛杉磯的末世幻象被施予 Cloud Rap 和 Power Noise 的詭譎魔法般迷幻。 Kim Gordon 在此作中成為製作人 Justin Raisen 巧手下的神祕噪音 rapper,也當起前衛的藝術家。她有一幅與專輯同名的畫作,那紅藍渲染的畫布上被開了近三十個 iPhone 大小的洞,象徵手機為人類開啟一扇扇傳播之窗的同時,也引發無盡空虛。與畫作調性一致的是,專輯也以 iPhone 作為封面,聽感上也調度手機上能刷到的流行樂元素,讓噪音美學、Trap 魔性節奏,恣意揮灑在以電吉他鋪展開的工業音場。 專輯選在國際婦女節發行,讓人對長期以音樂宣揚暴女龐克精神,並多次為性別議題撰寫《This Woman's Work》、《Girl in a Band》等書籍的 Kim Gordon,如何在年屆 70 歲時為女性發聲感到好奇。而這回她竟以〈I’m A Man〉為魯蛇著想,用自負、自憐的口吻傳達「我贏了戰爭,卻迷失了方向」(I won the war, but lost my way),嘲諷男人渴望召喚眾神之王宙斯,卻又「沒文化水準」 (don't have a degree),也「約不到妹」 (can't get a date) 的狂妄與悲哀,再度一展她寶刀未老的銳利,用她獨特聲響與信念在多由男性主導的樂界投下一枚震撼彈。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