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ze At Neptune's Dawn

Booze At Neptune's Dawn

浸透汗水的舞台上,Joyside 是来自上世纪 70 年代前朋克时期的反叛者,野性、愤怒且张扬,用强烈的曲调在中国千禧年的摇滚场景中挥舞着叛逆的旗帜;而舞台下,不羁、随性的地下浪子形象同样引来无数效仿,成为彼时摇滚青年及后辈乐队的引路人。2001 年,Joyside 在北京一座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成立,从五道口 D-22 俱乐部的活跃时期到经历解体危机,主唱边远始终将最浓厚的情感投射在创作中,而两位新成员刘虹位和关铮的加入,则让乐队再次焕发生机。此时的 Joyside 正基于早期原始、不加润饰的脏朋克,堆砌着华丽编曲与诗性歌词,呈现出成熟的颓废审美风格。 2007 年,北京厂牌兵马司成立,同年诞生的《Booze At Neptune's Dawn》入列兵马司发行的第一批专辑,为这个未来十余年活跃在中国独立音乐圈的厂牌打头阵。专辑不仅见证了 Joyside 迈向纯粹摇滚乐的转型时期,亦是其对 70 年代经典的还原与致敬。由纯器乐曲目《Spy》开场,暮色残照下荒野镖客一路疾驰,想象在紧凑的鼓点中无限衍生;《Neptune's Child》在点题之余,更是献给另一个星球的悲歌;《Lover D》是 Joyside 献给 “老家” D-22 的赞歌;接近尾声,专辑在《Fire》欲言又止的自白中落下帷幕:“我如此渺小/暗淡而孤寂”(I am so weeny/too wispy to be heard)。或许正如专辑名,日光微熹,孤独微醺,Joyside 携着那份原始的颓废美学,当一个心在遥远外星球流浪的艺术家。带着这张率先在欧洲发行的专辑,Joyside 在欧洲 8 个国家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巡演,引得国外媒体纷纷报道,让西方乐迷感受到中国摇滚乐场景的形态。回到国内,Joyside 继续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风格、生活态度甚至是衣着品味都对一代北京青年产生影响,发挥着 21 世纪前十年北京独立音乐领军人物的影响力。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