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朋友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或許這不是你每天聽的歌,但當這段旋律響起,心中或許會馬上浮現在某個時間地點、與某一群朋友相處的畫面。〈朋友〉的影響力不只來自周華健誠懇溫暖的歌聲、琅琅上口的三字和七字詞以及過耳不忘的旋律,更重要的是這首歌切進了幾乎每個人的共同記憶──畢業典禮,成為台灣文化中少數使用流行音樂作為儀式主題曲的場合。如果一首歌成了畢業歌,就像是在記憶緊緊插上一根大頭針,昇華成那個人生階段的原聲帶。當然,歷史上的畢業歌不是只有〈朋友〉一首,但它正好問世於華語樂壇商業發展極盛、大眾品味因閱聽管道較少而集中的時期,還遇上了周華健從〈讓我歡喜讓我憂〉、〈花心〉到〈愛相隨〉一路飛漲的人氣,最終造就其不可磨滅的經典地位。 談起〈朋友〉,不能不提周華健在 1992 年成立的「擺渡人音樂工作室」以及工作室的重要伙伴:劉思銘與劉志宏。「雙劉」結識於中學時,很早就開始一起創作音樂,陸續為多位一線歌手寫歌、還分別擔任製作人。三人雖多次合作,但也是到《朋友》專輯才首度由雙劉出任專輯製作人、並負責超過一半的詞曲創作。除了同名的〈朋友〉由洪敬堯掌理外,餘下八曲皆為馬來西亞的雙人組合 Mac Chew (周國儀) 與 Jenny Chin (陳愛珍) 包辦,處處可聽見他們在流行中的多元風格和音樂性,比如〈泡麵的幸福〉輕鬆的民族情調、〈怕〉蘊含重搖滾基底、當然還有〈還要愛你〉等情歌裡明顯的 R&B 與抒情搖滾元素。可惜的是,《朋友》也是三人合作的高峰。不久之後,周華健開始經歷生涯轉型,雙劉則各自漸漸離開流行音樂,各自在娛樂界的其他領域發展了。然而他們在當年攜手打造的歌曲,依然在多年後持續傳唱;今日讓我們隨著空間音訊再度聆聽,回味過去那段青澀的校園時光。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