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Dan Gleyzer

Apple Music
製作人:Dan Gleyzer

在卡達世界杯宣傳曲〈Yet To Come〉背後,有一位年紀輕輕卻經驗老道的波士頓製作人。Dan Gleyzer 身兼混音工程師、詞曲創作者和吉他手等多重幕後工作身分,為防彈少年團、Meghan Trainor 和虛擬女團 K/DA 等一大批 10 年代末到 20 年代初開始活躍的歌手操刀過音樂作品。但這位頗受新世代青睞的製作人並非音樂世家出身:Gleyzer 來自一個普通的烏克蘭移民家庭,童年露營時被隊輔彈吉他的場面深深吸引,於是他從自學吉他、接受專業教學到如願考入伯克利音樂學院,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了學院派音樂道路;因由學院開設的一門課程,Gleyzer 與為 Justin Bieber《Purpose》專輯操刀的著名混音工程師 Josh Gudwin 相識,毛遂自薦在 Gudwin 的錄音室中打下手、進入了音樂行業。學院派的身分、磨煉多時造就的深厚幕後功底和與青年人心聲相通的創作能力,Dan Gleyzer 甫一入行便接到各路邀約,用 Urban 風格的標誌性電氣流行抒發 Z 世代的共同心聲。他為 Annika Wells 打造的歌曲〈Fuck Being Sober〉彷彿一場年輕氣盛的騷動,在合成器包繞的電氣鼓點中尖銳揭露生活現狀,鼓勵人們活在當下;為 AJ Mitchell 製作的夏日之歌〈Burn〉傷感的 Emotional Pop 像緩慢燃燒的煙霧繚繞,年輕的心與自己對話邁向成熟;為 Grace VanderWaal 操刀的〈Don't Assume What You Don't Know〉則讓她成功轉型,Gleyzer 植入電感色彩的氛圍,讓歌手大聲吶喊出屬於自己的搖滾美學;而在〈Yet To Come〉這首防彈少年團回望生涯的「編年史」歌曲中,Gleyzer 在慣用的電感合成器中加入嘻哈色彩的配器,讓這首吐露心聲的芭樂倍加觸人心弦。Dan Gleyzer 投青年人所好,用引發當代人共鳴的作品逐步擴大影響力,聚集起一個新星如織的歌者圈子傳遞青春的聲音。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