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關於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CNSO) 不僅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交響樂團,更是演繹中國交響樂作品中最具文化底蘊與經驗的樂團。CNSO 的前身為 1946 年成立的中央管弦樂團,並於 1956 年改組為中央樂團,又在 1996 年歷經重組後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背負著這個名號,CNSO 不僅承擔著國家層級的演出任務,更是中國交響樂藝術水準的重要標竿。在樂團成立近 80 年的歷史之中,指揮家李德倫、韓中杰相繼為樂團奠定了演奏古典音樂的基礎,而後由嚴良堃、陳佐湟、湯沐海等曾留學歐美的指揮家為樂團帶來各種不同的風格與理念,在增廣音樂視野的同時也不斷提高演奏水準。 早在 50 年代,樂團就在中國首演了許多重要西方古典音樂作品,其中包括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Berlioz 的《幻想交響曲》、西貝流士的《第二號交響曲》。1959 年,樂團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以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作為新中國成立 10 週年的獻禮,由剛從莫斯科留學歸國的嚴良堃擔任指揮,開創性地將第四樂章的合唱歌翻譯為中文演唱,這也是該作品首次由以中國樂手組成的交響樂團進行演出。在 6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演奏革命歌曲、樣板戲音樂成為樂團主要的任務,在此期間樂團與許多音樂家共同創作並演出作品,例如交響樂《沙家浜》、鋼琴協奏曲《黃河》、鋼琴伴唱曲《紅燈記》。隨著時代變遷,樂團從 70 年代後期開始擔任文化交流任務,持續與國際指揮家、樂團展開交流,甚至還錄製了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1973 年,中央樂團與指揮尤金 · 奧曼第帶領的費城管弦樂團合作演出了鋼琴協奏曲《黃河》與二胡協奏曲《二泉映月》,又於 1978 年在指揮大師小澤征爾的帶領下演出了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不斷地與世界一流古典音樂界接軌。 若是資深古典樂迷,必然會追求最「道地」的作品演出版本,例如在選擇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的演繹版本時,由捷克指揮家 Kubelík 與捷克愛樂管弦樂團的合作必然是最佳首選。同理可證,若要聆聽《黃河大合唱》、《紅旗頌》等純正民族風味與氣節的作品,CNSO 的演繹版本當然最具代表性。經過數 10 年的經驗積累,CNSO 在演出中國民族音樂或交響樂作品時所展現出的情感內涵與表現力,絕對能讓聽者完全進入樂曲所要傳遞的情懷之中。

來自
China
成立於
1956年
類型
古典音樂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