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 Lady Gaga。」談到《MAYHEM》的創作過程時,Lady Gaga 告訴 Apple Music:「或許在別人眼中,我的形象是穿過『生肉裝』或做過其他事。但對我而言,我始終希望大家記得,我是一位真正的藝人,一個充滿關懷的人。」秉持這個信念,Gaga 決心將此輯打造成獨一無二的作品,並坦言這是她「長久以來最喜歡的專輯」。「《ARTPOP》是一種氛圍,《Joanne》是一種風格,《Chromatica》也有自己的色彩,它們各不相同。《The Fame Monster》較為混雜,《The Fame》是戲劇化的流行樂,而《Born This Way》則偏向紐約的金屬與電子氣息。」她表示:「製作《MAYHEM》時,我刻意避免這些,不試圖把我的音樂套進某種裝束,而是讓自己受一切事物啟發。」 確實,《MAYHEM》跨越並融合了這位「怪獸之母」音樂生涯中的多種風格,從早期的 Disco 場景,到創作歌手時期,再回歸她最初的樣貌。〈Disease〉和〈Abracadabra〉以熱鬧的 Gaga 式舞曲旋律揭開序幕,活力四射的〈Garden Of Eden〉則延續她所謂的「2000 年代復古風」。閃耀著合成器音色的〈LoveDrug〉,可視為她早期歌曲〈LoveGame〉更為明亮的姊妹作。她也明確指出自己受到「電子油漬搖滾影響」,這點在〈Perfect Celebrity〉、〈Vanish Into You〉和〈The Beast〉等曲中尤為明顯,〈The Beast〉甚至帶有《Joanne》的影子,而〈Blade Of Grass〉及她與 Bruno Mars 合唱的〈Die With A Smile〉,更顯然回溯她先前糅合民謠、流行與搖滾的特色。此輯對她而言也極具個人意義,她說:「這張專輯就像一連串哥德式夢境,那些縈繞在我心頭的過往畫面,以某種方式交織成今日的我。」下面就讓 Gaga 親自為我們介紹其中幾首曲目。 〈Abracadabra〉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想做這類音樂,雖然它一直存在於我心中。我認為這首歌是屬於我的音樂,是我經年累月打磨出的聲音,所以我想再做這樣的作品。我覺得對我的藝術而言,停滯不前等同於死亡。我希望持續學習,不僅是重塑自我,而是在每張專輯中都能學到新的東西。這並不一定是大家想聽的,但卻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如果回顧職涯,我最自豪的,可能就是明白自己在做專輯途中有所成長,以及這個過程有多真實。最重要的是,在音樂之路學習不輟。」 〈Perfect Celebrity〉 「這首歌充滿怒火:『我成了惡名昭彰的存在/找出我的複製人,她睡在天花板上』(I've become a notorious being/Find my clone, she's asleep on the ceiling)。這是很滑稽的概念,每當我跟別人共處一室時,我都得在我本人 Stefani 和睡在天花板上的 Lady Gaga 之間,選擇該用哪種身分示人。這首歌有點激烈,但在這張專輯裡很重要,因為如果《MAYHEM》排除了這種憤怒的元素,我會覺得它不夠誠實,那樣會讓我覺得自己在試圖當個乖乖女之類的,但其實我不是。我個人的混亂部分就在於,我有時感到喜悅、興高采烈,但有時也會憤怒、極度悲傷、非常興奮,或沒安全感且缺乏自信。」 〈Shadow Of A Man〉 「這首歌可以說是對我藝術生涯的回應,也表達了我常常身為在場唯一女性時的那種感受。我總是站在男人的陰影下,因為我周圍有太多男性,所以我學會了在他們的影子裡跳舞。」 〈The Beast〉 「在這首歌中,是我或某人在對她的狼人情人唱歌,但這同時也關乎我和 Michael (我的未婚夫 Michael Polansky),以及我和 Lady Gaga 這個身分。曲中探討了野獸是什麼,舞台上的我是誰,創作時的我又是誰。導歌唱道:『你無法隱藏真實的自己,11 點 59 分/你的心在狂跳,你在咆哮/而我們都知道原因』(You can't hide who you are, 11:59/your heart's racing, you're growling/And we both know why)。就像有人對野獸說:『我知道你是怪物,但我知道怎麼跟你相處,我愛你。』」 〈Blade Of Grass〉 「Michael 曾問我,我希望他怎麼向我求婚。那時我們在後院,我說:『就拔一根草,綁在我的手指上吧。』後來我就寫出了這首歌,因為我記得他當時的表情、後院的草地,還記得我心想他應該用後院中間那種很長的草。曾經有段時間,我著迷於名聲和表面工夫,並認為為了滿足內心對名聲的渴望,就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但在職涯後期,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做音樂和跳舞,因為我的生活變得大不相同,生活裡已經沒有那麼多東西能帶給我靈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