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 Innerverse

Into Innerverse

「如果第一張專輯是青春,那這張專輯就是轉大人。」I Mean Us 在新作《Into Innerverse》留下了這句成長宣言,也揭示了風格的轉向。樂團在初期便以男、女雙主唱一躁動一空靈的特出,還有一首〈Søulмaтe〉獲製作人陳建騏青睞,選為電影《我的蛋男情人》插曲,更親自為他們擔綱首專《OST》的製作人。能說 I Mean Us 幾成台灣夢幻流行與瞪鞋搖滾的新銳代表樂團,但一路走來的風光背後不免有些顛簸——《OST》的原創性遭到質疑、《Into Innerverse》甫完成,團員章羣卻捲入風波宣布自主退團,令樂團幾年的努力蒙上了些許陰影。 面對爭議,I Mean Us 幾乎都以見好就收的聲明打住,鮮少另外表態。但從新專輯《Into Innerverse》大幅的進化中,我們能嗅得一絲不服的傲氣,彷彿透過音樂傳達:那我們這步就跨得遠一些,看看質疑的人還能怎麼說吧!蒙古馬頭琴、呼麥唱法,這些不管新舊樂迷都不會拿來與 I Mean Us 掛鉤的音樂元素,卻出現在專輯長曲〈E.D.E.N.〉之中。另外,編曲中尖銳的吉他聲效、曲末長達兩分鐘的純器樂激烈對尬,在心境和音樂創作上完全跳脫了舊有的青春夢幻泡泡,《Into Innerverse》這步確實「轉大人」成功,往更為成熟迷幻、甚至帶有心靈與宗教意味的境地前去。 首先就心境轉變而言,新專輯的創作,大多來自樂團在章羣位於嘉義山中親戚透天厝的集訓過程,一方面身處自然景象之中、一方面又因疫情限制而捨棄外在,轉而追求內心的探索,這也正是新專輯名稱的由來。再者,於音樂創作上,《Into Innerverse》找來了製作人韓立康、鍾濰宇以及 Jon Du 操刀,有著前兩者豐厚的製作經驗與鍍金履歷,以及末者更加濃厚的「地下」實驗音樂氣質 (Boyz & Girl、Forests 森林),讓 I Mean Us 原有的 band sound 更加穩健,在其之上更拓展了搖滾樂的多元面向。 聆聽首曲〈Muséum〉大量的合成器音色、空間感遼闊的人聲,I Mean Us 以慣常的浪漫為《Into Innerverse》揭開序幕。但隨著與演員兼吉他手鳳小岳驚喜合作的〈UNICODE〉,那帶有工業搖滾與 IDM 節奏風味的登場、致敬拉威爾〈Boléro〉那經典頑固節奏,巧妙與電子音效呼應的〈24 Years Old of You〉,以及〈9〉這首壯闊、卻在中段插入童話故事般的電子與弦樂的後搖滾謝幕。還有歌詞即便仍以時間與離別為核心,但這次則表現地更加直率與宣洩,在歌名翻玩自網路笑哏的〈I Dot Car〉中,I Mean Us 灑脫唱道:「Oh just let it go / I don't care」。我們能夠明白那個以《OST》「電影原聲帶概念」記錄甚至哀悼青春的 I Mean Us,已經全然地以《Into Innerverse》完成了一次發自內心宇宙、向外脫胎換骨的蛻變。 正如團名 I Mean Us 的意涵,「我即是我們」,《Into Innerverse》除了創作主力 Mandark、章羣與詠淳的風格大放;鼓手佩蓬在〈普通人類〉裡也拳腳大展,展現了節奏的躁狂與平靜切換、而 Bass 手 Hank 更在〈E.D.E.N.〉秀了幾段後龐克風味滿載的 riff。因此同樣地,「我們亦即是我」,專輯成功地探索了眾團員的內在與音樂愛好並將之共冶,成了五人合一的音樂宇宙,一路走來或許有些跌跌撞撞,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已然散發大團氣韻,《Into Innerverse》即是證明。

更多I Mean Us的作品

收錄於以下內容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