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美的星期二

馬拉美的星期二

攤開《馬拉美的星期二》的參與陣容,才發現原來前作 EP《牧神的午後》,是吳青峰揭開這場盛大國際合作的序曲。他以 19 世紀末法國詩人馬拉美每個星期二的家中沙龍為發想,每首曲目邀請一組嘉賓作客——陣容橫跨演員、歌手、合唱團到專業樂手,甚至還有考古學博士——猶如打造一場「全 feature」的音樂創作沙龍。 「這是一張想討論『創作』與我之間各種關係的專輯,」吳青峰在社群平台上娓娓道來專輯發想:「但不要因為『創作』就覺得離你很遙遠,因為這些關係也存在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意識、潛意識、詐欺、戀人、找尋自己、各種實驗、被回憶糾纏、醉鬼、神啟、格格不入的他者、愛裡的馴服、沉睡者⋯⋯。」於是,12 首曲目裡,對應的正是 12 種不同的角色和關係:〈(……戀人絮語)〉邀演員林嘉欣以法文朗讀《小王子》段落,歡快舞曲〈(……醉鬼阿Q)〉站在魯迅《阿 Q 正傳》類似視角,而經典文學的意象持續延伸到〈(……小王子)〉,與大橋三重唱在優美琴音中談著愛的馴服。 從首張個人專輯《太空人》獨自撫摸內心宇宙,到《馬拉美的星期二》向外探索、與外界連結合作,彷彿是吳青峰由暗轉明、從痛苦到重生的心境轉折,映射到音樂裡,散發出明亮的歡愉。橫跨世界各領域的音樂佼佼者也紛紛到來:Bossa Nova 傳奇人物小野麗莎為〈(……棕髮少女)〉加入明晃晃的搖擺感,日本和樂器樂團的蜷川紅用三味線彈出〈(……海妖沙龍)〉的活潑節奏,亞洲電音新秀楚晴往〈(……侏儒之舞)〉投放 Disco 舞曲。 如果說吳青峰從悲傷陰鬱的風格轉為明朗歡愉需要一個過渡,那麼專輯唯一灰暗面的〈(……催眠大師)〉,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以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而聞名的法國聖馬克兒童合唱團,其優美的合音在此轉為幽暗的催眠口令,無論是這首歌的主人公從被催眠到自我覺醒的過程,還是吳青峰心境的轉化,都讓人看到這一路的艱難,與最後的欣喜。

其他版本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