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妹:我心中的搖滾魂

Apple Music
張惠妹:我心中的搖滾魂

1967 年,The Beatles 「化身」軍樂隊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發行了一張同名專輯,成為近代「概念專輯」之首;42 載後的 2009 年,在世界另一端的華語樂壇,張惠妹也卸下「天后」身份,以她的卑南族族名 Kulilay Amit「阿密特」之名重生,推出《阿密特意識專輯》:「大家想到『阿密特』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搖滾曲風,但對於我來說『阿密特』的音樂代表的是突破性、實驗性和不設限。這點我也從 The Beatles 的身上體驗到。」張惠妹告訴 Apple Music。適逢 Apple Music 推出「The Beatles:昨日,今日與永恆」專題,張惠妹就特別以親選歌單,與我們分享她與傳奇樂隊 The Beatles 的跨時空交集。 The Beatles 留給張惠妹的「搖滾魂」,在「阿密特」身上可見一斑。相對張惠妹,阿密特更著重呈現樂隊風格,涉獵硬搖滾、金屬、Punk、前衛、巴洛克、哥德等搖滾曲風,帶來血脈沸騰的爽快感;當中原住民古調音樂碰撞前衛的搖滾曲風,涵蓋無數社會議題,更是打破了當時華語流行樂的框架。張惠妹就形容,搖滾對她來說就像原住民的音樂——「簡單、赤裸、直接、充滿生命力」。「他們 (The Beatles) 在短期內爆紅,造成了世界級的音樂狂熱之後,但他們並沒有滿足於現況,而是不斷地在音樂上大膽嘗試,無論是歌曲的創作或是編曲和錄音的新技術,悠遊於各種曲風之間,這種不受侷限的創作自由,讓我很感同身受。」 而這場跨越國界和時空的相遇,可以回溯到張惠妹相遇出道之前;巧合地,兩代音樂人在成名前都有過類似的過去。「The Beatles 成名前曾在利物浦的 Cavern Pub 演出,我出道前也曾在各家 pub 駐唱。」張惠妹說:「記得最早開始接觸到披頭四 (The Beatles) 的音樂,大概是 17、18 歲跟著表哥和朋友們玩樂團的時候,那段時間我吸收了大量的流行英文歌曲,而 The Beatles 一直是讓我印象很深刻也非常喜愛的搖滾樂團。在 pub 駐唱那幾年,樂團常常會選唱 The Beatles 的歌曲,《Come Together》就是我們經常演出的一首經典歌曲。」 而這次的歌單中,張惠妹除了理所當然選來這首回憶中的重要作品,也特別以一首阿密特的歌曲緊接其後,用曲序說故事:「『阿密特』鮮明的 Live Band、樂團的原創風格,很自然直接,因此我在 The Beatles 推薦歌單中選擇了幾首『阿密特』的歌曲,按照歌曲的風格和聆聽的感受來編排曲序,如《Come Together》後面接的是《阿密特 給親人 來唱歌吧 等待豐收的父親》,大家或許可以感覺到編曲上異曲同工之妙。」 說到這次歌單的必聽之選,張惠妹說:「傳奇的《Let It Be》、《Abbey Road》經典專輯,還有他們出道的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都是我常聽的 The Beatles 音樂作品。」除此之外,她也特意選擇了來自原聲帶混音專輯《Love》的幾首作品。2006 年,在 The Beatles 在世成員及已故成員遺孀的授權下, 樂隊御用製作人 George Martin 與其兒子 Giles Martin 在 Abbey Road 錄音室將一系列舊作重新混音,並成為加拿大太陽劇團 (Cirque du Soleil) 演出的配樂。張惠妹就向我們分享了她的「粉絲心得」:「在 2010 年,因為工作而造訪了美國拉斯維加斯,當時我特別去朝聖太陽馬戲團 (即太陽劇團) 的《The Beatles LOVE》音樂秀。在特殊的圓形劇場裡享受披頭四 (The Beatles) 的經典音樂和聲光效果,是一場非常令人難忘的精彩演出。這場音樂秀推出的原聲帶混音專輯《Love》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張披頭四的作品。」即使數十年過去,The Beatles 跨越了幾代人的回憶,透過音樂成為不朽傳奇,或者對張惠妹而言,正是這隊傳奇樂隊,幫助她發掘出潛藏內心的搖滾魂。

請選擇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

美國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