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 Session: 汪月含

Classical Session: 汪月含

鋼琴家汪月含以研究、演奏早期鋼琴和復古樂器而獨樹一格。在現代鋼琴誕生之前,早期的鍵盤樂器無論在機械結構、聲音性能還是演奏技法上,都和現在的樂器相當不同,而這也是早期鋼琴吸引汪月含的主要原因。 汪月含為 Apple Music 古典樂錄製了 Classical Session,選了四首她從小就相當偏愛的作品,這些旋律、音符之間的美感與力度,早在她學習鋼琴之前就已經烙印在她的腦海深處。更重要的是,從 18 世紀末的貝多芬《C 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到 19 世紀 30 年代左右的舒伯特《降 A 大調即興曲》、蕭邦〈升 C 小調夜曲,遺作〉與孟德爾頌的〈升 F 小調威尼斯船歌〉(選自《無言歌》),這四首作品的創作恰好見證了鍵盤樂器發展史上巨變的年代。 從 1798 年到 1835 年,鋼琴從古典樂派時期的完全木造,轉變為浪漫樂派時期有金屬架和雙段退避裝置 (double escapement action),讓演奏者即使在琴槌還未歸位的情況下,仍然可再次彈奏琴鍵。為了這次錄音,她特地選用了一架自己最近才獲得的浪漫時期早期鋼琴,是一台 1819 年的格拉夫 (Graf) 復刻琴。「1819 年的格拉夫鋼琴正好處於轉型前,它同時擁有古典時期的清晰透明和早期浪漫主義的柔美抒情。」汪月含告訴 Apple Music 古典樂。「在準備錄音的過程中,我更加清晰地體會到了樂器音色對音樂審美的巨大塑造力量。」她表示,這場 Classical Session 也是這架鋼琴第一次亮相。 事實上,無論是貝多芬的《C 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還是蕭邦的《升 C 小調夜曲,遺作》,汪月含都曾分別在 18 世紀鋼琴和現代鋼琴上演奏過。「我腦海中至今還保留有晚期浪漫主義鋼琴聲音的痕跡。」她分享道:「不同鋼琴所擁有的不同特質會讓同一首作品產生不相同的氣質,或者也要求演奏者在不同樂器上採用不同方式去詮釋。所有由樂器差異所造就的點令人著迷也令人抓狂。」在汪月含看來,這四首作品喚起了她生命中許多重要時刻的回憶。「希望這些偉大美好的音樂作品,再添上一點點 19 世紀初鋼琴音色和我的印跡,通過 Apple Music 古典樂繼續產生新的故事。」汪月含說。

「汪月含」的更多作品

請選擇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

美國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