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的觀眾

被動的觀眾

出道 22 年的戴佩妮,早在 2011 年成立樂隊佛跳牆開始,就已踏出早期偏向抒情流行的舒適圈,轉向搖滾發展,2016 年推出的個人專輯《賊》也有幾首另類搖滾歌曲。雖然期間為許光漢寫的《別再想見我》、彭佳慧的《說實話》都是熟悉的「妮式情歌」,但沒預料到的是,在搖滾路上越走越遠的她,在六年後帶著《被動的觀眾》,做回了 singer-songwriter 的自己。 除了繼續包辦詞曲創作和製作,戴佩妮在《被動的觀眾》中亦邀來黃中岳、MAC CHEW、Martin Tang 等合作多年的拍檔,不但回溯早期作品中清新簡約的原聲結他編曲 (《我嚮往》),「空靈」唱腔亦再現曾經溫柔細膩的華語抒情風味 (《隨風所欲》),而自佛跳牆帶出來的搖滾風味仍然有跡可尋 (《密室逃脫》),以合成器為歌曲點綴的活潑質感,仍如從前一樣游刃有餘 (《多虧你啊》)。 主題方面,這張專輯在清晰的故事線中鋪下各種隱喻:《密室逃脫》的殘酷場景是不小心跌落的情感陷阱,同名曲一矢中的地擊中正在「被動」反芻不健康人際關係的聽眾,為愛情《鬧劇》唏噓,拒絕成為傷害自己的《背信者》,以及在失落日子裡自我感恩的《多虧你啊》。即使當年那個在《你要的愛》裡唱著少女心事的戴佩妮早已長大,她對悲傷或快樂的情感駕馭卻一如既往地貼地和直接,有著引人共鳴的質樸能量,像是以《三四點了還沒睡》中「找個人聊天也不太對」的失眠窘境,換取每位捱夜一族的會心微笑,或者以《小失誤》中「一個人躲在房間哭」的寫實,直擊暫時迷失的靈魂。 如果清新抒情是戴佩妮在音樂上的舒適圈,那麼,「做自己」則是她從人際關係中成長後建立的舒心地帶。專輯標題中的「被動」和「觀眾」成為引發思考的反諷,也反過來代表著戴佩妮奪回體驗人生的主動權,成為治癒內在靈魂的主導者,撫慰自我生活傷痛或疫情期間的孤獨心靈。

請選擇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

美國和加拿大